[实用新型]内展翅片热交换器管无效
申请号: | 99223325.9 | 申请日: | 1999-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3596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甲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甲贵 |
主分类号: | F28F1/40 | 分类号: | F28F1/40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李云霞 |
地址: | 150048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展翅 热交换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管内流体和管外流体间进行热传递的热交换器管子,内展翅片热交换器管是一种具有能提高管子热传递性能的内表面的热交换器管子。它适用于导热系数相差十几倍的交热介质,以保证交换平衡,主要用于气液交换,广泛用于化工制药、发电厂、纺织等行业的压缩空气的冷却。
目前国内常规使用的换热器为列管换热器、螺旋板换热器,由于上述换热器为特定的管内外及换热面积相等的特性,造成导热系数相差很多的两交换介质交换不平衡而达不到理想的交换目的。从而需要二次、三次交换。例:压缩机需要配置中冷器和后冷器,不能一次交换成功。其次由于交热功率不高,使冷却水的冷量不能充分利用而造成大量的浪费。目前国家规定冷却水允许排放温度为30℃,不能将大部分压缩热在同一体积的水中交热过来。
目前有采用外展翅片的交换方式,虽然加大了面积但也不是很理想,因为一般情况被冷却的气体阻力要小,且走管程直线直通,冷却水走壳程,这样达不到目的,如果气体走壳程,冷却水走管程,则空气阻力大且体积庞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换热器管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一种内展翅片热交换器管,把两种热交换介质中有一种必须通过管内侧且导热系数极低的现状,通过加大管内交热面积来加以平衡,达到基本理想状态。提高交换功率,提高冷却水的温度,节省冷却水的用量。
本实用新型主要技术内容是,导热系数高的一侧表面积小,介质导热系数低的一侧表面积要大,从而达到不同介质热交换基本理想状态,提高热交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该内展翅片热交换器管由管子和翅片组成,管子内装有翅片和翅片支撑管,翅片支撑管位于管子的中央支撑翅片,翅片位于管子内壁周围呈园柱状,翅片与管子和翅片支撑管紧密配合接触。
为防止翅支撑管没有经过换热的介质直通短路在翅支撑管一端装有管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管子内装有翅片,因此加大了管子内表面面积,从而提高了交换功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冷却水的温度。
另外达到了节水节能的目的,冷却水能够循环使用,提高了水温,冷却水出口温度为50℃,而50℃时的水温与环境平均温度20℃相差30℃,凉水塔可以投入使用,能够达到循环利用。同时也解决了二次冷却问题,缩小体积,减少了占地面积,降低了成本,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很可观,比普通热交换器节水可达5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翅片结构示意图。
1管子、2翅片、3翅片支撑管、4管堵。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所示,该内展翅片热交换器管由管子1和翅片2组成,管子1内装有翅片2和翅片支撑管3,翅片支撑管3位于管子中央支撑翅片,翅片2位于管子1内壁周围呈园柱状,翅片2与管子1和翅片支撑管3为紧密配合接触。
翅片支撑管2一端装有管堵4,用以防止没有经过换热的介质直通短路。
翅片的面积视交换介质导热系数不同而定。介质导热系数高的一侧表面积小,介质导热系数低的一侧表面积大。例如水和空气导热比是0.575-0.648/0.0259-0.0378≈19∶1,那么导热壁两侧面积比应为1∶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甲贵,未经张甲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33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