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体介质管多功能加热炉无效
申请号: | 99224884.1 | 申请日: | 1999-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23863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05 |
发明(设计)人: | 石玉和;张洪涛;朱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玉和 |
主分类号: | F24H1/40 | 分类号: | F24H1/40 |
代理公司: | 辽河石油勘探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士华 |
地址: | 12401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介质 多功能 加热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田原油生产、集输的加热设备:整体介质管多功能加热炉。
目前,油田矿场用于原油生产、集输的加热炉通常以天然气、燃料油为燃料,通过加热水或蒸汽、导热油来完成对原油的加热。对于运输不便或缺少天然气的采油井场,则只能采用电加热,由于耗电量大,生产成本高,使其经济效益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高效、安全可靠且特别适用于运输不便、缺乏天然气源的边远采油井井场加热用的整体介质管多功能加热炉。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此种加热炉由炉体及设置在其内的主、副盘管、水冷壁、燃烧室、装煤小车组成,以型煤为燃料,具有两套管程。第一套管程由设置在炉体内的主盘和水冷壁以及连接管线和井场高架罐内的加热盘管构成一个具有一定真空度的密闭系统。该密闭系统内添加一定量的无机复合介质为热载体,通过水冷壁和主盘管在炉膛及对流段吸收燃煤高温烟气和幅射热,使无机复合介质吸收潜热而汽化;介质汽在压差作用下输往高架罐加热盘管内,加热盘管与罐内原油进行热交换,介质汽在此释放潜热凝结成介质液,在重力作用下经连接管线流回炉体内的水冷壁和主盘管中;介质液经吸收潜热再汽化,携带潜热流向高架罐加热盘管放热。如此周而复始,即可完成加热高架罐内原油的任务。第二套管程由设置在炉膛内对流段副盘管、水冷壁及炉外连接管、伴热管和热水循环泵等构成一个其中充满普通型无机复合介质的系统。介质在炉内吸热升温,在机械循环泵的作用下在该系统内进行循环,实现为输油管线伴热保温的目的。该加热炉炉膛分为型煤储放室、燃烧室、燃尽室等三个工作段,然后落入封闭的灰渣箱内,且在燃烧室的耐火混凝土内设有出口位于型煤上方的二次风孔,有利于型煤的充分燃烧。作为燃料的型煤置于可移动(滚动)的炉排小车上,可定时向前推移,既方便又省力。此外该加热炉烟囱处设有自动控制的烟道闸板,以介质管的回流温度来控制,根据需要随时关启,使加热炉进入缓燃阶段或是继续燃烧,防止干烧,确保安全。作为工作介质,所采用的无机复合介质由硫酸钾、氯化钾、磷酸钠、重铬酸钾、进口防冻液和二次蒸馏水等复合而成,其潜热略大于水。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无机复合介质为热载体,并且利用了沸腾、凝结这两个最激烈的传热过程,因而具有在低温区潜热大、启动温度低、热效率高等特点。此种加热炉采用型煤作为燃料,且燃烧充分,既可节约能源,又不致造成环境污染,工作安全可靠,尤其满足了运输不便、气源不足的边远采油井的生产需要,宜于推广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一步加以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炉体2、烟囱1、保温层3、主盘管4、副盘管5、水冷壁6、燃烧室7、装煤小车8组成,其结构特征如下:炉体2顶部设有烟囱1,内壁设有保温层3;炉体2上部腔内设有10层水平间隔、立体交叉布置的主盘管4和副盘管5,下部燃烧室7内两侧设有上端分别与主、副盘管4、5相连的两组水冷壁6,燃烧室7内还设有可移动(滚动)的装煤小车8。其中,炉体2上部为正方形直立腔室,下部为长方形横卧腔室,顶部上接烟囱1,底部炉排上设有供装煤小车移动的轨道,炉体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观火孔9和炉门10。主盘管4为盘形翅片管,副盘管5为盘形光管,各10层,分别呈水平状态布置,二者分层间隔,走向互相垂直,呈立体交叉式布局,两盘管上下端分别与炉体外连接管线和炉内水冷壁上端相连接。水冷壁6为吸热管,外形呈散热片状,有大、小两组分设于炉体燃烧室两侧,中间分别设有连通管,两组水冷壁上端分别与主、副盘管下端相连,下端与炉体外连接管线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玉和,未经石玉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48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两级式抽水马桶节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键盘或滑鼠的手腕护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