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楼逃生器无效
申请号: | 99225305.5 | 申请日: | 1999-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36970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22 |
发明(设计)人: | 陈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发明协会;陈韡 |
主分类号: | A62B1/10 | 分类号: | A62B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20023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楼 逃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救生装置,特别是一种从建筑物或类似物上降人用的逃生器。
现有技术中的逃生器一般是将绳索绕在绞盘上,利用机械传动装置,控制绞盘的旋转,从而达到控制释放绳索的速度,使人能够从建筑物或类似物上安全降下,这类逃生器体积大,结构及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售价昂贵,因此适用范围有限。另有一种由绳带和多孔控制板所构成的“高空安全可控缓降装置”(CN85103639A),该装置将足以满足负荷要求的一根绳带按一定规律穿入用以调节负荷下降速度的多孔控制板的孔内,使用时,可利用自控或者他控的操纵力来改变绳带通过多孔控制板所产生摩擦力的大小,从而达到安全可控缓降的目的。但是,该装置在救生中实现稳定下降或空中悬停需要对其施加操纵力,而这对于毫无经验的使用者较难实现。再有一种“高层建筑火灾救生缓降装置”(ZL93213491.2),该装置主要包括阻尼装置、绳索、坐板、坐板支撑、安全带、手轮等,其特征在于阻尼装置是由大小两个槽钢互相扣合而成,两个槽钢内各自焊有短轴,两个槽钢互相扣合后,短轴交错压在绳索上,并可通过手轮调节两个槽钢之间的间隙,由此控制缓降器的下降速度。该装置制作简单,成本底廉,安全可靠,但还存在着体积较大,使用时操作较为烦琐等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更简单,操作更方便,性能安全可靠的高楼逃生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在包括有一绳索以及一中空的筒体所构成的高楼逃生器中,该筒体上部或/与下部置有两排相互交错的对穿孔,该对穿孔中置有可对绳索运动起阻尼作用的销杆,该绳索在两排销杆上交错绕行。筒体上置有一固定握杆,筒体上还置有一对穿槽,该对穿槽中置有一可沿其滑动的活动握杆,该活动握杆与一连杆一端相连接,该连杆上套设一弹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生产,性能安全可靠,操作使用更方,体积小,便于携带与存放。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地调节承重,以及在空中的下滑速度,是一种适合家庭推广使用的救生器材,也能在登山运动中作下降用的器材。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图;
图3为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符合承重强度并经防火或防灼处理的绳索1以及一中空的筒体2。该筒体2可采用圆柱形筒体或者多棱柱形筒体,本实施例用了圆柱形筒体。本实用新型在筒体2上置有两部分构造,其一是限速部分;其二是调速部分。以下分别叙述:
限速部分: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在该筒体1的上部置有两排相互交错的对穿孔3,在该对穿孔3中固定置有可对绳索运动起阻尼作用的销杆4,这种销杆4可以用螺母5在其两端或一端进行固定,也可以采用其他的销杆固定装置,如在一端安装止退片等等。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绳索1在两排销杆4上交错绕行,这样就使筒体2的下降速度得以限制。对于不同的承重,只要调节销杆4的个数或者排列位置,便可以得到安全下降的效果。当然,对穿孔3也可以设置在筒体1的下部或者上下部都设置。
调速部分:再请参照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在筒体1开有一对穿孔7,并在该对穿孔7中置有一固定握杆6,固定握杆6的中部开有一通孔,连杆8的一端通过该通孔与固定握杆6相连接;筒体1上还开有一对穿槽9,该对穿槽9与筒体1的轴线的一个夹角为锐角,并在其中置有一可沿其滑动的活动握杆10,活动握杆10的中部也开有一通孔,连杆8的另一端通过该通孔与活动握杆10相连接;另外,连杆8上套设一弹簧11,该弹簧11恰好被固定握杆6与活动握杆10所夹持。
本实施例中连杆8与活动握杆10连接的一端呈滑动连接状,连杆8与固定握杆6连接的一端通过螺纹呈固定连接状。当然,反之连杆8的一端与活动握杆10呈固定连接,连杆8的另一端与固定握杆6呈滑动连接状,也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
请参照图2或图3,本实用新型在筒体2的底端设有通孔,并在其中挂有挂钩12,该挂钩12下挂有保险带13,绳索1的端头也置有一挂钩14。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只需将挂钩14钩在窗户架或者是其他牢固的固定物上,人体佩戴好保险带13后跃下,双手握住活动握杆10以及固定握杆6,并加以调节活动握杆10,使下降速度获得最佳状态,这样便可帮助人们及时、安全地离开灾难现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发明协会;陈韡,未经上海发明协会;陈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53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