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卡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9225459.0 | 申请日: | 1999-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3585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12 |
发明(设计)人: | 赖明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33 | 分类号: | H01R13/633;H01R23/68;H01R9/09;G06K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卡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以收容电子卡并电性导通电子卡与相关电子装置,以提供两者之间电子信号传输的电子卡连接器。
随着个人电脑尤其是笔记型电脑的推广与应用,体积小、功能强已成为使用者的重要要求。但由于电脑体积的小型化及重量减少的需求,不可避免的将使部分组件无法置入其中,因而,目前业界均采用在电脑主机板上固接电子卡连接器来组接不同功能的电子卡以弥补其不足之处。而为了使电子卡在插入后能进行快速而大量的信号传输,通常电子卡均设有较多的端子数以提供较充足的信号传输途径,但是,较多的端子数在与电子卡连接器对接时容易产生较大的保持力,以使电子卡组入后不易退出,这样,为了能顺利地退出电子卡,需在电子卡连接器上设有退卡机构。过去,电子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设计极为复杂,相关的设计可参见中国台湾专利第83215629、84112148及86205493号等文献,如图1所示,该电子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5至少包括有固定金属板51、退卡金属板52、连动杆53及推杆54等构件。其中固定金属板51固接在连接器本体6两侧边上,而退卡金属板52收容在电子卡收容槽中,且在其中部设有一卡槽521,而在其两端各设有一退卡片522。至于连动杆53则通过一支点533与固定金属板51相固接,且其可绕该支点533旋转,并在其一端设有一凸片531,以用于和退卡金属板52的卡槽511相卡接,而在连动杆533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片532,以用于同推杆54一端上所设的卡缝541相连接,且该推杆54的另一端为外力作用的部位。这样,当外力作用于推杆54时,通过其前端卡缝541与连动杆53的连接片532相连,进而驱动连动杆53,又因连动杆53可绕支点533旋转,因而可带动其另一端朝退卡方向运动,而该端所设的凸片531又与退卡金属板52的卡槽521相卡接,因而通过它即能驱动退卡金属板52朝外移动,以完成退卡动作。只是前述的退卡机构不仅构件繁多,组装不易,且不利于成本的降低,同时连接的构件及组接关系由于太复杂,以致只要有一个组接部位连接不当即可造成退卡机构连动性不流畅而无法完成退卡动作,且无法立即查明原因并排除它。另外,该电子卡连接器的退卡机构在组接后通常需要在如支点等部位上稍作加工方能固定,例如通过制造工具压迫或设置凸点加以热熔固定等,而这将增加加工工序而使成本增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结构简单且成本较低的电子卡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绝缘本体纵向未设有端子的侧表面适当位置处设有卡扣体,而在退卡机构的顶出板上相对于该卡扣体位置处设有一卡孔,以用于同卡扣体相配合,并借其仅能沿以特定方向组入卡扣体内以形成枢转机构,进而使其在正常动作情况下,不会脱离卡扣体外,进而使其在外力作用下可稳固绕卡扣体转动以完成推卡动作。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其中卡扣体为射出成型在绝缘本体上的圆柱体,且在其延伸末端面圆周上向外凸设有环状的凸缘,并在该凸缘适当位置上沿直径方向对称开设有两缺口。而在顶出板相对于该卡扣体处设有与凸缘相对应的卡孔,通过该卡孔与上述卡扣体以特定方向相卡合,以使顶出板在旋离该特定方向后能直接固定在卡扣体上构成一枢转机构,进而当推杆在受外力时即可带动顶出板绕卡扣体旋转以完成退卡动作。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上应用于退卡机构的元件由于能直接嵌固在绝缘本体上而不需要任何其它辅助构件及相关不必要的加工工序,使组接过程大为简化。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现有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出板以特定方向组入卡扣体内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退卡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沿图2上I-I方向局部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退卡后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54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