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双旋轮膏状料干燥机无效
申请号: | 99225875.8 | 申请日: | 1999-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3703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鸿飞 |
主分类号: | F26B11/12 | 分类号: | F26B1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双旋轮 膏状 干燥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膏状料的快速干燥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处理膏状料的干燥装置有的速度极慢;有的速度虽快,但需另配一套庞大的后处理装置,实行气固分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膏状料粉碎、加热、气固分离于一体的新颖立式双旋轮干燥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粉碎室里采用一双高速相反转动的旋轮、把膏状料粉碎,同时喷管喷出的热气流加热进料;接着被打碎的相对干燥了的物料在恒温室里得到进一步干燥,随后在高速螺旋片的作用下,物料被甩向筒壁,从下部出料口排出,而气体则穿过分离板往上从排风口排出。
如上述,本实用新型结构主要由筒体15、双旋轮19、21、带螺旋片14的转轴12、加热罩16、马达11、22等构成,而筒体分隔成粉碎室2、均温室4、分离室8、环形气室5。筒体15的顶部安置一马达22,它带动着上旋轮21转动。在筒体15左上侧斜置一加料管1,其底部通往粉碎室2。而粉碎室2内的下旋轮19(它与上旋轮21互为嵌装)由联结下马达11的转轴12带动。这双旋轮19、21它们旋转方向相反,且转速略有大小,每个旋轮均有两道不同直径的上下圆环,上下圆环之间用8-12根垂直棒连结,下环上均布的轮辐连结着装在马达转轴上的轮毂。通风板3把粉碎室2与均温室4分隔开来,其上布置着一组通风孔。均温室4由带夹层的加热罩16围成,其截面从上小到下大,加热罩16的左下部接入一进风管6,罩上部的喷管20(可设4到8根,视筒体大小而定)穿过通风板3,均布在粉碎室2的下部。喷管20的上部布置着多个喷孔。转轴垂直地布置在均温室4中间,轴中部焊有一组外径逐渐扩大的螺旋片14。均温室4下部直通分离室8,而分离室8与其上部的环形气室5用一分离板7隔开,板上开有多圈小孔。排气口18设在环形气室5的右上侧,而出料口10则设在分离室7的下部。转轴12穿过分离室8,其间有一密封机构13。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1、高速相反转动的双旋轮粉碎膏状料效率高;2、热风利用率高,先是加热罩面,使均热室保持均温,再喷入粉碎室,直接干燥物料;3、高速旋转的螺旋片,使得物料从气流中分离出来,使得本装置得以实现气固分离;4、干燥速度极快,一般只需几秒种时间,对于特别湿的物料,最多需要几十秒。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加料管 2—粉碎室 3—通风板
4—均温室 5—环形气室 6—进风管
7—分离板 8—分离室 9—插板阀
10—出料口 11—下马达 12—转轴
13—密封机构 14—螺旋片 15—筒体
16—加热罩 17—热电偶 18—排气口
19—下旋轮 20—喷管 21—上旋轮
22—上马达
请参阅附图,启动上、下马达11、22,上、下旋轮19、21开始转动,把热风通入进风管6,待均温室达到设定温度后,即往加料管1中加入膏状料,当物料一进入粉碎室2内,即被互为相嵌的上、下旋轮19、21打碎。(可以说膏状料在四组高速旋转的棒间是无处可藏的,它只能被打碎。)与此同时热气流不断地从喷管20的喷孔中喷出,加热被粉碎的膏状料;伴随着物料中水份的蒸发,被干燥的物料逐渐缩小。很快物料被热气流带到粉碎室2中间,并随气流穿过通风板3上的通风孔进入均温室4。在均温室4里小颗粒物料继续受到加热,物料中水份进一步得到蒸发,物料得到进一步干燥,在下部螺旋片14的作用下,物料颗粒被高速旋转的螺旋片14甩向分离室8的筒壁,并顺着壁面往下掉至出料口10,而气流则从分离板7上的密集小孔中穿出,沿着环形气室5,往上从排气口18排出。物料从加入,干燥后排出,时间极短,一般只需几秒钟。
本装置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生物、轻工行业的膏状料干燥,同时也能处理颗粒状、滤并状以及泥浆状等物料的干燥作业,由于它集物料粉碎、干燥、分离于一体,故它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高效、快速的干燥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鸿飞,未经张鸿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58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