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流循环、换向隧道烘房无效
申请号: | 99225877.4 | 申请日: | 1999-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3703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鸿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鸿飞 |
主分类号: | F26B15/12 | 分类号: | F26B1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流 循环 换向 隧道 烘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装置,具体地讲是一种既进行气流循环又进行气流定时换向的体积较长的烘房。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房烘热效率不是很高,其原因在于:1、不设热风循环,气流基本上是一头送入、一头排出;2、气流进、出基本是一个流向,结果造成烘房内温度场不均匀,特别气流进、出口端温度相差甚远。有的造成产品干燥质量不一;另外还延长了干燥时间。对于这种烘房的补救方法,只能采取经常性的调整料盘或料车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节能、高效又操作简便的集气流循环、换向于一体的新颖烘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在烘室的气流进、出口处均设置换向机构,在循环风机和加热器(其亦可以是燃烧器)的作用下,热气流在烘房的上、下烘室(或左、右烘室)内作循环流动;间隔一定时间在换向机构的调控下,换向板进行换向,这样热气流在烘室内作了相反方向的流动。
如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要由烘室、循环风机、加热器、(其亦可以是燃烧器)换向机构、换向板、回风道构成。
在第一例中(图1、图2)箱体112安置在座架11上,箱体112分成二层,即上烘室19与下烘室110,它们之间用隔板18隔开。烘室尾部连接一半圆形的气流拐道115,连接处设置一组分流板114,烘室的前端部为气流的进、出口,烘室的正前方设置一块气流进口换向板17,它由进口换向机构118调控;端部的左侧连接一回流道120,其入口处设置一出口换向板117,它由出口换向机构116调控。回流道120的顶部安置了排气管15与新风口14,回流道120尾端接循环风机12的进口。风机12出口与加热室13相连,在加热室13内布置了一组加热器16,加热室13再与烘室的进风口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使用了循环风,使得总体风量增大,既有利于物料的水份蒸发,又有利于节能;2、热气流循环与换向的结合改善了上下烘室(或左右烘室)的温度波动,有利于物料同步干燥;3、省掉了有些烘房在操作中进行翻盘(或换料车)劳动。
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例)的主视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例)的俯视结构图。
图中标号说明:
11—座架 12—循环机构
13—加热室 14—新风口
15—排气管 16—加热器
17—进风换向板 18—隔板
19—上烘室 110—下烘室
111—门 112—箱体
113—料盘 114—分流板
115—气流拐道 116—出口换向机构
117—出口换向板 118—进口换向机构
119—热电偶 120—回流道
下面参阅图1与图2作进一步说明:当上、下烘室19、110装好料盘113后,依次启动循环风机12、加热器16。热气流流入下烘室110,加热了物料,从尾部穿过分流板114进出气流拐道115,流入上烘室19,又加热了上烘室19的物料,气流到达上烘室19前端部,即流向左侧的回流道120,此间排出了部分气流又吸入一些新风,再被循环风机12吸入、经风机12增压后送出。在间隔一定时间后,(时间可设定)进、出口换向板17、117在换向机构116、118调控下,同步进行换向,换向时可以不停风机12,于是热气流先进入上烘室119,经过气流拐道115,再进入下烘室110,在下烘室110左侧出口进入回流道120;此间排出部分气流、吸纳一些新风,又被循环风机12吸入,增压后重新送出。
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例)的主视结构图。
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例)的俯视结构图。
图中标号说明:
21—循环风机 22—混合室
23—回流道 24—出口换向板
25—出口换向机构 26—排气管
27—气流拐道 28—分流板
29—隔板 210—门
211—箱体 212—料车
213—左烘室 214—右烘室
215—进口换向板 216—出口换向机构
217—燃烧器 218—燃烧室
219—热电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鸿飞,未经张鸿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58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