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次性便座软套无效
申请号: | 99226084.1 | 申请日: | 1999-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3600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1-26 |
发明(设计)人: | 袁重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重德 |
主分类号: | A47K13/00 | 分类号: | A47K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轻工业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自强 |
地址: | 200237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性 便座软套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就厕时使用的卫生用品,特别是一种一次性便座软套。
由于下蹲式便器对年老体弱者不太适宜,因而座式便器还是使用得很普遍的,但座式便器在就厕时,人体直接与坐板接触,这样极易引起交叉感染,传播疾病,在公共厕所这种现象尤为严重,人们在外出办事或出差、旅游时,经常可能不得不使用公用座式便器,为防止人体与可能沾有各种病菌的坐板直接接触,目前市场上已有多种与此有关的卫生用品,用于就厕时使人体与坐板隔离,如各种纸垫或软套,但实践使用中皆有种种不足之处,由于便器坐板有多种形状,尺寸规格差异很大,在一种便器坐板上适合的纸垫很可能在另一种便器坐板上就不合适,而且纸垫使用时易滑动,若用不干胶粘在坐板上又会留下渍痕使后用者反感;目前还有一种非一次性使用的保暖型便座软套,它有两个开口端,其中一个开口端安装有橡筋圈,另一个开口端安装有弯成环形的弹性杆,这种便座软套使用时,先把软套的一头借助环形弹性杆的张力固定在便器坐板的背面,再把软套安装有橡筋圈的另一头从坐板内孔中拉出并张大,使软套的内表面翻出覆在坐板的环面上,橡筋圈在坐板的背面收缩,使得软套贴在坐板的环面上,这样的使用方式不能做到对坐板的密封,极易渗透污染,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滋生病菌,由于这种软套带有一根弹性杆,因此携带不便,难以洗涤,并会造成软套破损,这种软套的通用性也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一次性便座软套,它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适用于各种形状、尺寸、规格的便器坐板,携带方便,使用可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一次性便座软套,它包括有一个两头开口的筒形可降解塑料薄膜软套和分别安装在该软套两开口端的两橡筋圈,软套的高度即两开口端之间的距离为便器坐板环宽的二至四倍,其横向周长为便器坐板外沿周长的一至一点五倍;该一次性便座软套,所述软套的局部或全部表面还可复合有一层经浸润灭菌药液处理的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便座软套结构简单,主要借助橡筋圈的弹性所以通用性强,其包扎便器坐板的方式能保证密封,在其表面复合无纺布层增加保暖性和舒适感,采用可降解塑料薄膜制作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用、携带、贮藏皆方便,适宜居家、旅游、走亲访友及出入公共场所,对产、孕妇、病家及医院尤为需要。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便座软套其两开口端的橡筋圈处于自然圆圈状态时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一次性便座软套其两头橡筋圈充分拉伸使软套均匀摊平后的外形示意图。
图3是以卡扣轧扎橡筋的方式形成橡筋圈的示意图。
图4是便器坐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5是便器坐板的仰视示意图。
图6是包扎步骤I完成时,橡筋圈在便器坐板正面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包扎步骤I完成时便器坐板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8是包扎步骤II进行过程中便器坐板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9是包扎步骤II完成时便器坐板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包扎步骤II完成时,橡筋圈在便器坐板背面的位置示意图。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便座软套当处于自然状态时,它的两开口端由于橡筋圈2、3收缩而显得较小,中间部分有些皱褶但仍比两头大,整体形状如鼓形或灯笼形,本图及其他各图中皆略去皱褶不画,软套采用无毒可降解的塑料薄膜制作,如聚烯烃塑料薄膜或淀粉接枝塑料薄膜,聚烯烃塑料薄膜在生产过程中通常要加入防光解添加剂、微生物抑制添加剂、防氧化添加剂、那末专用于制作一次性便座软套的聚烯烃薄膜可以不加或少加这类添加剂以有利于使用过后自行分解,淀粉接枝塑料薄膜易被微生物或昆虫所吞食,这样经一次使用后丢弃,它会在大自然中自行分解,不至于造成对环境保护的破坏,制造过程中应确保一次性便座软套不沾病菌或者在制成后应经消毒包装成为商品,如果在一次性便座软套的塑料薄膜表面用粘贴或其他办法复合上一层经灭菌药液处理的无纺布那末使用更为舒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重德,未经袁重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60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