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线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26176.7 | 申请日: | 1999-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3681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08 |
发明(设计)人: | 郑重达;周志贤;艾威克·詹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08 | 分类号: | H01B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挠性 印刷 电路板 线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线缆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接地平面及相应电阻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线缆装置。
现有电脑中的线缆装置及连接器通常以低速传输数据,由于电阻、偏移、传播延迟及串音等电磁现象,低速传输不会明显地产生信号失真。而随信号传输速度的不断提高,上述现象在电脑系统中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必须努力控制电脑内电讯连接与各种线缆特性。在此状况下,线缆装置通常采用内置的接地面以控制电阻,从而使电讯传输的偏移、延迟、串音减至最小。
而有些情况下则是要把两个不同间距/尺寸的连接器设计在一个线缆装置的两端,以分别与相对接的两个不同排配的连接器作电讯连接,对于传统的扁平线缆装置而言,其线缆具有与连接器相同间距的排配,并附加有小型印刷电路板以作为线缆与另一个连接器的介面,这样能补偿相互间距排列的不同。再者,可挠性印刷电路板作为另一种连接两连接器的方式,借助可挠性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路,可以聚集或分离方式结构去配合在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另一端相对应连接器的间距。
因此,可挠性印刷电路板被用在很多有关固定尺寸与可挠性的电子场合。通常以可挠性电路板替换一些组件,此种技术相对被认为成本较高。在大部分线缆装置中,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的成本比扁平线缆高很多。此外,可挠性电路板的优点在低速传输中并不能很好地体现。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连接器的末端产生间距排列的变化,及较快资讯传输率的需求,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则能展现非常高水平的效果,而且价格平稳。
此外,虽然传统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能满足连接器两种不同排配间距的变化,但对于前述的电流高速传输的情况还不很适用,而正如前面所述的那样,线缆装置在高速传输时,接地面是一必须元件。
而且,现有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线缆)装置中包括有完整的两层:一层用来进行信号传输,另一层则提供接地途径,其中接地层无法提供整个装置所需的电阻,这是因为接地层与信号层在绝缘层形成有一间距空间。无论如何,可挠性印刷电路板与超过现在的整体讯号/接地层,其中可挠性配置及小型化是传统带状排线所无法达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线缆装置,其不仅保持传统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线缆装置的优点例如:与带状线缆比较下的可挠性与小型化,而且拥有电流高速传输时所需的电阻。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线缆装置包括有在其两相对末端布置有具不同端子间距连接器的电路单元,该电路单元包括一信号可挠性印刷电路板与一接地可挠性印刷电路板;一缓冲层,胶合在所述信号可挠性印刷电路板及接地可挠性印刷电路板间;而且将信号可挠性印刷电路板、接地可挠性印刷电路板与缓冲层可胶合一体而形成一个电路单元,信号可挠性印刷电路板、接地可挠性印刷电路板与缓冲层在两相对末端还分别设有端子通孔,以收容固接电连接器上对应端子焊接部。
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以提供高速电流传输下所需的电阻。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线缆装置的电路单元的横剖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线缆装置的讯号可挠性印刷电路板的平面布置图。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10包括电路单元12,该电路单元12在其两相对末端设有不同间距/尺寸排配的两个电连接器14、16,其中,连接器14是68端子数的垂直式SCSI插头连接器,而连接器16是68端子数的水平式高密度连接器介面(VHDCI);连接器14的端子间间距为1.27mm,而连接器16的端子间间距为0.8mm。
请参阅图3,电路单元12包括信号可挠性印刷电路板18、接地可挠性印刷电路板20及夹在两者间的缓冲层22(由聚酯薄膜制成),其中缓冲层22的两相对第一表面24与第二表面26是以胶合方式可靠地粘固在相应信号可挠性印刷电路板18与接地可挠性印刷电路板20上,如此整合信号可挠性印刷电路板18、接地可挠性印刷电路板20及缓冲层22为一体而形成一个电路单元。缓冲层22包括通孔23,其为连续形态以增加介电常数,并进而使缓冲层22的厚度减小。
再请参阅图1、图2及图4所示,每个信号可挠性印刷电路板18、接地可挠性印刷电路板20及缓冲层22在对应于连接器14、16的相对两末端均包括两个连接区30、32,每一连接区30、32设置复数排导电端子孔34、35,用以收容连接器14、16的端子36、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61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