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开关无效
申请号: | 99226663.7 | 申请日: | 1999-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3799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24 |
发明(设计)人: | 陈赞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赞棋 |
主分类号: | H01H77/04 | 分类号: | H01H77/04;H01H71/16;H01H7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东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原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安全开关,是指一种可保护与其相连接的电器产品中的电路不致因过载产生灾害的装置,该装置可使跳脱元件准确地跳脱,且在摆动时,不致有发生断裂的情形。
请参照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一般开关的构造为一壳体100,该壳体100底面插设有三只接线导片110,其中在近壳体100一侧上的接线导片110上设有一接点111,而壳体100在与底面相对的开口则枢设有活动的按键120,该按键120内藏有一氖灯130,该氖灯130一端与在侧边的接线导片110相对,而该氖灯130另一端则与按键120下的弹簧140触接,该弹簧140另一端则压靠一呈U型的框体150中,该框体150的中心位置固定在中间的插线导片110上,且该框体150在与具有接点111的接线导片110相对侧设有限位接点151。此种装置构造在使用时,仅能借由按压键120,使其一侧向下移动,以使氖灯130一端与接线导片110触接,同时使在按键120下的弹簧140挤压其下的框体150,以使框体150向按键120按压的反方向移动,而使在框体150上之限位接点151可与接点111接触呈导通状态;或者使氖灯130一端远离接线导片110,同时按键120下的弹簧140挤压其下的框体150,该框体150向按键120按压的反方向移动,而使在框体150上的限位接点151远离接点111呈断路状态,而无法在通过其中的电流超过负载时,限位接点151自动脱离接点111,进而造成与其相连接的电器电路短路或烧毁等意外灾害,在使用上非常不安全。
请参照图2所示,另有一现有技术的安全开关装置,其中设有壳体200,该壳体200的开口框设有活动的按键210,壳体200在与开口相对面上嵌插有接线导片220,其中在中间的接线导片220固设有一呈匚型的框体230,该框体230另一端枢接在按键210上,且该框体230在按键210一端固接有合金片240,该合金片240另一端枢接有C形簧片241,该C形簧片241另一端嵌接在框体230与接线导片220相接的一端上。再者,合金片240在背对框体230的面上设有凸出的接点242,该接点242与固接在另一接线导片220上的接点221相对。此种装置在使用时,合金片240虽可借由C形簧片241的弹性作用在电流超过负载时,跳开与其触接的接点221,来保护与其相接的电器,惟因合金片240与框体230相接的一端系呈垂直弯折状,故,当合金片240不断在框体230与固定片间来回摆动时,合金片240易从弯折处断裂,在使用上不甚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更为简单、运行更为可靠的安全开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壳体,在该壳体封闭一端中分别插接有第一、二、三接线导片,该第一、二、三接线导片一端凸露在壳体外,其中,在第一接线导片上设有接点,而第二接线导片伸入壳体之一端则枢接有活动元件;一按键,其系枢设在壳体开放的一端中,该按键在面对活动元件处设有拨动元件,该拨动元件另一端并抵靠在活动元件中间位置上。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活动元件由一嵌设在第二接线导片上的基座所构成,一略呈弧状的与壳体封闭端基本平行的跳脱元件一端与该基座固接,另一端则向第一接线导片延伸并悬置在活动元件上。
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该活动元件上设有呈弧状的并与壳体封闭端基本平行的跳脱元件,这样,不但其结构较现有技术装置更为简单,且其任何部分皆不会有断裂的情形发生,进而能延长其使用。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开关的构造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另一开关的构造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呈导通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载时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复置的示意图。
请参阅第3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安全开关,主要是一种在电流过载时,可借由跳脱元件自动弹脱而自动切断电源的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赞棋,未经陈赞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66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