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精密调整回转台无效
申请号: | 99227856.2 | 申请日: | 199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3864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05 |
发明(设计)人: | 谢虎;张全慧;戴亚平;周根发;王国兴;朱健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7/00 | 分类号: | G02B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兰英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密 调整 回转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高精度调整机构的精密调整回转台,主要适用于各向异性或非对称性光学元件的调整。
已有技术:在光学实验中,经常使用正弦机构的回转台对各向异性或非对称性光学元件进行调整和校准。这种正弦机构回转台能够使装于上面的光学元件在一定角度内实现回转,具有结构简单,稳定性好等特点,在光学实验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这种正弦回转台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受到结构的制约,回转的角度有限(通常小于10°),而且结构不紧凑,没有自锁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能实现360°回转,稳定性好,能自锁,并可进行粗精调的精密调整回转台。
本实用新型精密调整回转台的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它包括:置于中空的基座2内有载物台3,在载物台3内,一端有置放光学元件8的靠肩303,另一端有内螺纹304与压于光学元件8上的压环6相配。载物台3的外形呈“T”形。其大外圆直径D的一端是高出基座2的粗调旋钮301。其粗调旋钮301的直径即大外圆直径D大于基座2的一对短边的边长a。因为粗调旋钮301的直径D长于基座2的边长a,便于握着粗调旋钮301调节载物台3旋转。载物台3小外圆直径d的一端有外螺纹302与压圈4的内螺纹配合联接。在压圈4与粗调旋钮301之间,有内表面与载物台3的外圆表面紧间隙配合的蜗轮7。压圈4与粗调旋钮301两者紧紧压在蜗轮7的两侧端面上。在基座2长边b的一边内置有与露在基座2外面的精调旋钮1同轴心地连在一起的蜗杆5与蜗轮7相啮合。蜗杆5在基座2长边b的一边内一端由嵌于基座2内的树脂轴套9支撑,另一端由嵌有滚珠10的螺钉11来支撑。蜗轮7的外表面与基座2的内表面是基孔制紧间隙配合,压圈4与载物台3都是通过蜗轮7来定位,压圈4、载物台3和蜗轮7三者同轴。
在调整时,光学元件8安放在载物台3的靠肩303内,然后用压环6通过载物台3的内螺纹304压紧。转动载物台3上的粗调旋钮301,置于载物台3内的光学元件8随之转动。粗调旋钮301在360°内能够随意地转动。由于载物台3与压圈4之间有螺纹连接,压圈4跟着载物台3同步转动。由于蜗轮7、蜗杆5的螺旋升角T通常在3~9°之间,蜗轮7与蜗杆5产生自锁效应,因此蜗轮7、蜗杆5不会跟着载物台3转动,从而保证了精调时蜗轮7、蜗杆5啮合的精度。紧接着进行精调,转动精调旋钮1,蜗杆5与蜗轮7啮合,带动载物台3上的光学元件8转动。由于蜗轮7、蜗杆5的传动比很大,调整时步进量很小,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调整精度。由于压圈4、载物台3与蜗轮7紧紧结合在一起,它们之间以及蜗轮7与基座2之间的摩擦力确保了调整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精密调整回转台还可根据实际需要作进一步拓展使用。上述回转台是用手工调节,如果用联轴器将蜗杆5和粗调旋钮301与步进电机相联,利用单片机则可实现对该回转台进行数控,这在一些手工难以调节的地方非常有效。本实用新型还可实现轴角为90°的交错轴之间的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精密调整回转台结构简单,元件少,空间紧凑,能实现360°回转,调整精度高,稳定性好,并且可以自锁。此外由于采用了蜗轮7、蜗杆5的结构,加工简单,极大地降低了成本,而且能进一步提高调整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精密调整回转台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精密调整回转台的图1中A-A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精密调整回转台的图1中俯视B-B面半剖图
实施例:
将上述图1、图2、图3所示结构投入实际使用,应用于半导体激光器各向异性光学元件8的调整机构上。本回转台的结构特征尺寸是:基座2的短边a=25mm,长边b=33mm,厚c=12mm;蜗杆5的模数m=0.3mm,蜗杆头数z1=1,蜗杆5的中径Ф1=5.8mm,螺旋线升角T=9°;蜗轮7的模数m=0.3mm,蜗轮齿数z2=60,蜗轮7的中径Ф2=18mm。如图2所示。本回转台的回转范围为360°,在实施例实际使用中确实达到了稳定性好,调整方便,调整精度高,能自锁等,较已有技术正弦机构的回转台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78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工挖孔桩滑动模具
- 下一篇:婴儿车的旋转式收合拉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