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干法脱硫脱氮除尘器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9228810.X 申请日: 1999-07-06
公开(公告)号: CN2392599Y 公开(公告)日: 2000-08-23
发明(设计)人: 丁邦莹 申请(专利权)人: 丁邦莹
主分类号: B01D53/60 分类号: B01D53/60
代理公司: 马鞍山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高桂珍
地址: 243000 安徽***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脱硫 除尘器
【说明书】:

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净化工业炉窑烟气的装置,属分离技术领域。

据申请人所知,目前国内正在运行着大量的中小型工业炉窑,如锅炉、石灰窑、冲天炉、加热炉等,其烟气的净化处理陷入困难的境地。以前采用过单级旋风或沉降喷水雾方法,虽有一定的除尘效果,但与环保要求的标准相距甚远,无法达标,已属淘汰之列。现在应用较多的高效布袋除尘器或卧式电除尘器,粉尘排放虽然能达到国家标准,但不能脱硫脱氮,尤其是其系统庞大,造价高昂,治理装置的费用大大超过炉窑本身,为用户难以接受。现在,国家为防止酸雨危害,对烧煤的工业炉窑烟气排放,提出了更高的环保要求,规定了脱硫指标,今后会进一步规定脱氮指标,这使得大量的中小型工业炉窑排放的烟气净化处理问题更为突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新型中小型工业炉窑烟气的治理装置,它采用干法除尘,并能脱硫脱氮,净化效果明显,无二次污染之虞,且设备费用低廉,能为用户接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除尘器壳体一侧,切向安装的进风口,通过螺旋状的下旋流道直通下部灰斗,在灰斗上部壳体中,安装有筒状阳极板和与之对应的棒状阴极,两者间施以高压,形成高压静电场,在壳体上部,有可喷洒化学吸收剂的喷撒管和出风口,壳体顶部装有振动装置和防爆装置。通过以上装置,在除尘器中同时进行旋风除尘、静电除尘和化学方法脱硫脱氮。从炉窑出来的烟气,从进风口高速进入,经过这三种方式净化后从出风口排出。

旋风除尘:烟气由进风口切向进入环形下旋流道,作向下高速旋转,将其中粗中颗粒粉尘甩向壳体内壁,落下进入灰斗。

静电除尘:在棒状阴极和筒状阳极中存在着高压静电场,粉尘在此电离,在部分形成负离子后被阳极吸附,顶端振动装置使阳极起振,粉尘落下,进入灰斗。

化学法除硫除氮:在高压静电场中生成的臭氧把硫化物、氮化物氧化,并与吸收剂反应生成化合物,形成固体粒子下落灰斗回收。

本实用新型优点是:除尘效率高,除尘可达99%,脱硫脱氮可达90%以上,其回收物是很好的化学肥料,有一定经济效益。又由于采用的是干法除尘,无二次污染的危险。本除尘装置为立式结构,占地面积小、投资少、运行可靠、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下面对照附图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2为A-A剖面的剖示图。

图中:

1.灰斗  2.下旋流道  3.壳体  4.阳极板  5.进风口  6.吸收剂喷撒管  7.出风口  8.振动装置  9.导线  10.防爆装置  11.棒状阴极  12.高压电源设备  13.支座

从图中可看出,进风口5位于除尘器壳体3的侧面,切向联接的螺旋式下旋流道2直达下部灰斗1。灰斗1上支座13将整个除尘器安装固定。在灰斗1上部、壳体3内部,有两组同心的园筒式的阳极板4,棒状阴极11多根,均布于其中。高压电源设备12装在支座13上,并通过导线9与棒状阴极11相连接,阳极板4接地,使两之间建立约20万伏的高压静电场。在壳体3上部,装有能喷出化学吸收剂的喷撒管6及供烟气排出的出风口7。在壳体3顶部,还有防爆装置10和使阳极板4能起振动的振动装置8。

高速的含尘烟气从进风口5切向进入,沿着螺旋型下旋流道2直通下部灰斗1。烟气在向下高速旋转的过程中,中、粗颗粒的粉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向外壳3的内壁,顺内壁沉降至灰斗1中。这种旋风沉降除尘,可去除85%以上粉尘。减少粉尘含量的烟气回转上升,进入壳体3中,由于在棒状阴极11和阳极板4之间存在着高压电场,烟气中粉尘被电离,绝大部分形成负离子被阳极板4所吸附,设在顶端的振动装置8产生振动,使阳极板4上的粉尘下落至灰斗1中,这是静电除尘,使烟气中粉尘含量降低

在高压静电场中,烟气中的氧分子(O2)被电离分解,生成臭氧(O3),具有极强氧化性的臭氧,将烟气中的硫化物、氮化物氧化,生成硫和氮的氧化物。此时,从吸收剂喷撒管6中喷出化学物质如氨、石灰等吸收剂,与上述氧化物反应,化合生成如硫铵、硝铵、碳酸钙、硝酸钙之类物质,形成固体颗粒,落入灰斗。此过程为化学方法脱硫脱氮,烟气得到进一步的净化,脱硫脱氮达90%以上,完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净化后的烟气从出风口7排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邦莹,未经丁邦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88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