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控泥浆浓度的双斗轮式绞刀清淤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29539.4 | 申请日: | 1999-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3860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05 |
发明(设计)人: | 姚立人;肇竹;杨建红;李淼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市水利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E02F3/26 | 分类号: | E02F3/26 |
代理公司: | 盐城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吕琨 |
地址: | 224002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控 泥浆 浓度 轮式 绞刀 清淤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下清淤挖泥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可控泥浆浓度的双斗轮式绞刀清淤装置。
现有的清淤机、挖泥船所用的双斗轮式绞刀清淤装置,其泥浆浓度低,一般在10%-15%左右,无法在正常作业的情况下实现泥浆浓度的人为控制,限制了泥浆浓度的提高,因而也就导致了工作效率较低。常用的斗轮式绞刀清淤装置多为单体式。其工作原理是当斗轮向一侧切削时,切削下来的泥土与从斗轮各部位进入的水混合,形成泥浆,由泥泵吸入并排出。由于进水区域过大,造成水多、泥少,其泥浆浓度很低。近年来国外又有了双斗轮式绞刀清淤装置问世,使泥浆的浓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其办法是在排泥管的前端中间加设一个固定隔板和一个可随横向切削方向改变而改变的动隔板也即泥门,将排泥管前侧的吸泥口改成“丫”字形。斗轮工作时均为单侧切削。当斗轮向一侧切削泥土时,泥门挡住非切削侧的进泥口,加之前方的固定隔板作用,使非切削侧无水进入,有效地控制了水的进入,从而使泥浆浓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此浓度下切削侧吸泥口的进水量仍然过大,且无法进行控制,使泥浆浓度无法进一步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调节控制吸泥口的水通量来实现进一步提高泥浆浓度的可控泥浆浓度的双斗轮式绞刀清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主要由右左斗轮、斗轮驱动马达、斗轮轴、斗轮减速器、斗轮减速箱、泥门板、泥门油缸、排泥管及斗轮架构成,排泥管固定于斗轮架的下侧。斗轮驱动马达、斗轮轴、斗轮减速器、斗轮减速箱、泥门油缸分别固定在斗轮架上,左右斗轮对称设置于斗轮架的两侧,左右斗轮可绕斗轮轴转动。排泥管的吸泥口内侧设有可开、闭吸泥口的泥门板,泥门板通过泥门油缸驱动,在吸泥口外侧的前端设有可控制吸泥口水通量的水门板,水门板通过固定于斗轮架上的水门油缸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能够有效地控制吸泥口的水通量,大大地提高泥浆浓度,使泥浆浓度达到30%以上,在原正常工作状态不变的情况下,泥浆浓度可按人为的需要进行控制调整,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图;
图3为图1的E-E向剖面展开图;
图4为水门板8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水门板8的左视图;
图6为水门板8最小水通量的位置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叙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由左斗轮13、右斗轮10、斗轮驱动马达3、斗轮轴6、斗轮减速器4、斗轮减速箱14、泥门板9、泥门油缸6、排泥管1及斗轮架2构成。排泥管1、斗轮驱动马达3、斗轮轴6、斗轮减速器4、斗轮减速箱14和泥门油缸5分别固定在斗轮架2上,左右斗轮13、10对称设置于斗轮架2的两侧,动力通过斗轮减速器4和斗轮减速箱14及斗轮轴6输出,驱动左右斗轮13、10旋转。排泥管1与清淤机的泥泵直接相连接,且设于斗轮架2的下侧,排泥管1的前端为吸泥口,呈喇叭状,其吸泥口内侧设有固定隔板11和泥门板9,固定隔板11将吸泥口分隔成左右两个吸泥口A、B。泥门板9设于固定隔板11的后端,泥门板9由泥门油缸5驱动,使其左右摆动,以开、闭左右吸泥口A、B。
在吸泥口外侧的前端设有可控制吸泥口A、B水通量的水门板8,水门板8通过固定于斗轮架2上的水门油缸7驱动并联接其上,水门板8的下端设有两片动隔板12,并与水门板8焊接固定为一体,水门板8设于固定隔板11的前端,其两片动隔板12套于固定隔板11的外侧,且随水门板8一起绕斗轮轴6的轴心作弧线运动,以控制吸泥口前端的进水区域的大小,从而实现控制吸泥口A、B水通量的大小。图1中水门板8的位置为最大水通量位置;图6中水门板8的位置为最小水通量的位置。
工作时,斗轮单侧工作。当斗轮向左移动做左侧切削作业时,左斗轮13工作,泥门板9处于图3剖面中的实线位置,将右吸泥口B封死,左吸泥口A打开,此时水门板8、固定隔板11和水门板8上动隔板12已将斗轮的泥水进入区域分成了左右两个区域,所以左斗轮13切削下来的泥土及水只能从左吸泥口A处进入,经排泥管1由清淤机泥泵吸入并排出。如此时的泥浆浓度达不到要求,可调整水门板8的位置,调节吸泥口前端的进水区域,以控制排泥管1吸泥口的水通量,从而得到所需的泥浆浓度。
本实用新型由于水门板8通过其控制油缸7的动作而形成一个可变的泥水调整区域,使泥水进入区域上部的水通量可再次减少,提高了泥浆浓度,并且实现了人工控制,随时可调,从而实现了在斗轮转数和侧移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人为控制其泥浆浓度,且节能高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市水利机械厂,未经盐城市水利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295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