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筒式旋摆滗水器无效
申请号: | 99230424.5 | 申请日: | 1999-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3891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26 |
发明(设计)人: | 张鑫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鑫珩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筒 式旋摆滗水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筒式悬摆滗水器。
目前国内引进浮筒式滗水器是一个浮筒,载负一只与浮筒直径及长度同样大小的导流筒及引流管等,其设备庞大笨重,引进价值特高,难以肢解运输,安装时对水池构筑有特殊要求,只能沿矩形水池的长度方向纵向安装,造成设备投入费用大,浪费大,不适宜中国国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效率高,造价低,投入少,可以肢解运输,可以纵横安装,并对水池构筑无特殊要求,操作控制方便的滗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浮筒、导流管、升降气缸固定座、升降气缸、引流管、输水管、固定轴承座、密封机构构成。
本实用新型仅用一只浮筒,省掉了尺寸与浮筒同样大小的平行导流筒,同样的滗水量、同样的滗水速度,同样的使用条件,制造本实用新型所用钢材仅需进口同类设备的1/3,体积仅为进口同类设备的1/6,而且可以根据水池尺寸及结构需要,实施任意纵横、不定区域安装,能使整个大面积的水池实行均匀滗水排放。
本实用新型适应性很强,无论是大型污水处理工程,还是小型污水净化工程都能适用,以下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也是曝气工作状态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滗水工作状态图
图3是图1的A向视图
图4是图1的B-B剖视图
根据图4、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水池中,其输水管6由固定轴承座7定位固定,输水管6的排水出口伸在密封机构8内,由该密封机构8阻挡污水从输出管接头处渗入外排,密封机构与水池排水预埋管连接固定。引流水管5与输水管6用法兰连接固定,它的长短尺寸根据需要而确定。导流管2与引流水管5用法兰连接固定。升降气缸固定座3用来定位升降气缸4,它安装固定在导流管2中间的一根管子上,座子上有长方形的固定螺栓孔,可前后调整位置。铰链式浮筒1的旋转轴,安装固定在两导流管2平行的空间。铰链轴悬挂固定在将所有导流管2紧固在一体的型钢上,轴座上有长方形的固定螺栓孔,便于安装时调整浮筒1与导流管2的平行度。升降气缸4的上端固定在升降气缸固定座上,其活塞与浮筒1用可旋转的销轴连接,使浮筒沿轴心作角位旋转时,能自动调整变位。为使水池处于曝气阶段时,水池中的水不外排,滗水系统由升降气缸4将浮筒1往外推,浮筒在水中的浮力作用便克服导流管2的下沉力,导流管2被浮筒载负浮起,使其进水口高出水面,池中的水便不能进入导流管2流出,使污水处于正常曝气周期工作状态。
根据图2、3所示,当需要将水池中的上清液滗出外排时,升降气缸4的活塞往回拉,使浮筒1与导流管2的夹角位置随着升降气缸4的回拉而改变。因浮筒1被逐渐拉离水面,此时,浮筒的浮力小于导流管2的下沉力,而使导流管2管口半潜埋于水中,此时,浮筒1仍载负着导流管2,不致使其因进水而快速下沉,水池中的上清液便能均匀地流入导流管2,通过引流管5进入输水管6排出。在滗水排放过程中,水池中的水位不断下降,浮筒1也载负着导流管2、引流管5等滗水系统随着下降的水位而同步下浮,在下浮的过程中,仍不断地滗水外排,直至将上清液完全滗排清,活性污泥仍保持在水池中进入新一轮工作周期。
根据图1、3所示,当进入新一轮工作周期时,升降气缸4的活塞往外推,把浮筒1与导流管2间的外夹角加大,浮筒1又载负导流管2,随着注入水池水位的上升而同步上浮,进入新一轮曝气周期。
根据图4所示滗水器的固定轴承座7固定着输水管6,使整个滗水器定位,输水管6除了输水外排以外,又起着角向往返旋转轴的作用,使整个滗水系统沿着这个轴心作往返角向旋转,而驱动滗水系统呈角向往返旋转的动力、便是随水位升降而同步上下浮动的浮筒浮力。因输水管6须在固定轴承座7内作角向往返旋转,所以,不能与水池中预埋排水管直接连接固定,只能将滗水系统的输水管6排出口端采用密封机构8进行密封,以阻止污水渗入外排,密封机构8与预埋排水管联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与进口现有产品应用相比,能耗节约50%,滗水能力从5m3/h到近万m3/h都可采用同样结构,是很好的进口替代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鑫珩,未经张鑫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04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