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环保节能灶无效
申请号: | 99230875.5 | 申请日: | 1999-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703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22 |
发明(设计)人: | 崔健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健红 |
主分类号: | F24B1/181 | 分类号: | F24B1/181;F24B1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66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保 节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以禾杆、落叶、牲畜粪便为燃料的环保节能灶。
我国广大农村千百年来使用的是泥砖结构的大灶坑,需要燃烧大量的燃料,由于燃烧效率不高,不仅耗用大量燃料,且烟熏火燎,污染周围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以农村常见的禾杆、秸杆、落叶、树枝、牛粪等为燃料,不污染环境的环保节能灶。
本实用新型包括灶台、灶座、灶身、保温层和锅架,其特征在于具有一次燃烧筒和二次补风烟燃膛,二者之间有上支撑板固定在灶身中部,支撑二次补风烟燃膛,一次燃烧筒由燃料筒、挡料网、筒盖、筒底,可调燃烧面筒、可调风门和升降机构组成,燃料筒壁为双层中空,其上有通气孔,下部有下支撑板,筒盖盖在筒口上,筒底固定在灶底上,可调燃烧面筒位于一次燃烧筒中央,低于四周燃料筒高度,上部为燃烧池,池壁和底面有通气孔,可调燃烧面,筒壁与燃料筒之间有挡料网阻隔,底部有可调风门,并与升降机构相连,二次补风烟燃膛由灶筒芯、芯罩、保温层,升降机构和通风底座构成,灶筒芯和保温夹层上有通气孔,二者均固定在通风底座上,通风底座与升降机构相连,通风底座的通风口与一次燃烧筒上口尺寸相配合。
本环保节能灶的燃烧原理如下:
1.一次燃烧筒是燃料的一次燃烧室,筒壁为双层中空,内层均匀布满小通气孔,外层下部也均匀分布有孔,由此,可保证气体缓缓均匀地上下送氧,使燃料得以比较充分的燃烧。
2.二次补风烟燃膛灶筒芯上半部均匀分布许多小通气孔,这一结构使燃烧的火焰得到二次补风更加充分燃烧,同时,灶筒芯还兼有烟囱的功能,燃料通过一、二次燃烧和补风充分燃烧过程,才达到了燃烧无烟尘,火力又能集中,加之有保温层,使热量不外散,更使燃烧产生的温度都集中到锅底,使之达到节能最佳效果。
3.可调燃烧面筒的上升下降直接影响燃烧面大小,当其上升时,火力减小,下降时,火力增大,故通过调节可调燃烧面筒达到调节火力大小的目的,操作方便,近似天然气灶。
本实用新型从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农村常见的植物茎叶为燃料,在灶内经充分燃烧,保温,令火力集中,热效率又高,不仅满足了农村人们吃饭、取暖的需要求,也有效地保护了环境。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 主视图
图2 仰视图
图中序号内容如下:
1灶台 2灶身 3保温筒 4灶筒芯 5灶筒芯罩 6芯罩升降机构 7上撑板 8燃料筒 9挡料网 10可调燃烧面筒 11齿条 12齿轮 13连杆 14风门调节 15灶座 16下撑板 17A、B燃烧筒底(双层)18燃烧筒盖 19支板角铁 20灶筒芯通风底座 21活台面支杆 22水池盘,23锅架 24活动台面 25A、B活动风门 26百叶通风后板,27活动台面插口 28紧固螺钉。
本实施例中,环保节能灶包括方形灶,由四块组成的灶身2、可折叠收放的台面1,灶座15,保温层3、锅架23、水池盘22和后面支杆21,其特征是该灶具有一次燃烧筒和二次补风烟燃膛,二者之间有一上支撑板7由角铁19将其固定在灶身2中部,支撑二次补风烟燃膛,一次燃烧筒由燃料筒8、挡料网9、筒盖18、筒底17A、B可调燃烧面筒10、可调风门25A、B和构成升降机构的齿条11、齿轮12、连杆13组成,燃料筒8壁为双层中空,夹层壁上有通气孔,下部有下支撑板16支撑燃料,燃料筒盖18卡在筒上口,筒底固定在灶底15上,可调燃烧面筒10位于一次燃烧筒中央,低于四周燃料筒高度,上部为燃烧池,池壁和底面有通气孔,可调燃烧面筒10壁与燃料筒8之间有挡料网9阻隔阻,底部有可调风门25A、B,由固定风门和活动风门组成,可调燃烧面筒10与升降机构中的连杆一端相连。该升降机构中的齿条11可沿灶壁上的滑道上下滑动,齿轮12的销轴和手柄一端固定在灶底15上,连杆一端与齿条固连,一端与可调燃烧面筒下部相连。通过摇动手柄来升降燃烧面筒,从而达到调节火力大小。二次补风烟燃膛由灶筒芯4、芯罩5、保温筒3、升降机构6和通风底座20构成,灶筒芯和保温夹层壁上均有通气孔,筒芯4和芯罩5均固定在通风底座上,通风底座20与升降机构6相连,由升降机构控制通风底座带动灶筒芯和芯罩上升下降。通风底座的通风下口与一次燃烧筒上口尺寸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健红,未经崔健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087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