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钓鱼用浮漂无效
申请号: | 99232043.7 | 申请日: | 199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3751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26 |
发明(设计)人: | 官开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官开国 |
主分类号: | A01K93/02 | 分类号: | A01K93/02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纪纲 |
地址: | 40246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钓鱼 浮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钩鱼用具,特别是一种用于钓鱼的浮漂。
现有的钓鱼用的浮漂只适用于白天,要是在夜间进行垂钩,必须借助于电筒和钓鱼者的感觉,这样钩鱼十分不便;为了解决这一不足,有关人员在浮漂上涂有磷光粉,使它能夜间自行发光,但这样的浮漂也存在着如下的不足:
1.磷光粉浮漂的亮度不足,夜间垂钓不易观察,即使有鱼上钩也不容易发觉;
2.磷光粉易脱落;
3.磷光粉对人体有危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夜间垂钓的钓鱼用浮漂,它可以在鱼上钩时自动发出提示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壳体,其特征在于:用透光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内封闭设置有发光二极管、放大电路和电池,发光二极管与放大电路连接,放大电路的下电极穿过壳体的下部露于壳体外,放大电路的上电极穿过壳体的上部露于壳体外。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一般情况下,浮漂浮于水面上,下电极与水接触,上电极不与水接触,放大电路不工作,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当鱼上钩时,浮漂被鱼拉入水中,上电极与水接触,水作为一个导体,使上电极与下电极接通,使放大电路处于工作状态,激发发光二极管发光,给垂钓者以明显的提示。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可靠性强、灵敏度高和价格便宜等优点,它可以在鱼上钩时自动发出较强光线,给垂钓者以明显的提示。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中:1.壳体;2.发光二极管;3.电池;4.下电极;5.上电极;6.NPN型三极管;7.PNP型三极管。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壳体1,其特征在于:用透光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1内封闭设置有发光二极管2、放大电路和电池3,发光二极管2与放大电路连接,放大电路的下电极4穿过壳体1的下部露于壳体1外,放大电路的上电极5穿过壳体1的上部露于壳体1外。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一般情况下,浮漂浮于水面上,下电极4与水接触,上电极5不与水接触,放大电路不工作,发光二极管2不发光;当鱼上钩时,浮漂被鱼拉入水中,上电极5与水接触,水作为一个导体,使上电极5与下电极4接通,使放大电路处于工作状态,激发发光二极管2发光,给垂钓者以明显的提示。
如图2所示,放大电路是由NPN型三极管6构成,发光二极管2的正极与电池3的正极连接,负极与NPN型三极管6的集电极连接,NPN型三极管6的发射极与电池3负极连接,上电极5与电池3的正极连接,下电极4与NPN型三极管6的基极连接。它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一般情况下,浮漂浮于水面上,下电极4与水接触,上电极5不与水接触,此时,NPN型三极管6处于截止状态,集电极无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不发光;当鱼上钩时,浮漂被鱼拉入水中,上电极5与水接触,水作为一个大电阻的导体,使上电极5与下电极4接通,电池通过该导体为NPN型三极管6提供基极电流,使得NPN型三极管6处于导通状态,根据三极管的放大原理,接在NPN型三极管6集电极上的发光二极管2因通有较大电流而发光,从而给垂钓者以明显的提示。
如图3所示,放大电路是由PNP型三极管7构成,发光二极管2的负极与电池3的负极连接,正极与PNP型三极管7的集电极连接,PNP型三极管7的发射极与电池3正极连接,上电极5与电池3的负极连接,下电极4与PNP型三极管7的基极连接。它的工作原理同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官开国,未经官开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20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