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钓鱼漂无效
申请号: | 99234572.3 | 申请日: | 1999-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3877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19 |
发明(设计)人: | 富良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良骏 |
主分类号: | A01K93/00 | 分类号: | A01K9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鱼漂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提钓钩的装置,属于垂钓用具。通常垂钓所用的钓具结构简单,但下钩后必须目不转睛地注视是否有鱼来咬钩,而且较难掌握提钩时机。因此,钓鱼有难度,有的人可能空手而归。垂钓的乐趣在于钓到鱼,钓不到鱼,很扫兴,就感到疲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把垂钓活动变成更加轻松有趣的消闲活动。使垂钓时,钓者可以看书、下棋、养神.....而其间,提钩的时机仍不会错过,垂钓的质量和数量还会提高。当然,它也可作为普通钓具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是:
1.提钩的能量由被压缩的提钩簧(20)提供。设计了一个触发机构,来锁定提钩簧(20),而且能在予定的咬钩力下灵敏又稳定地触发(释放)提钩簧。咬钩触发力由调力簧(8)的压缩量来设定,即由定位环(12)的上下位置决定,为提高触发灵敏度,应减小调力簧的弹力,减小小轴(4)与卡钩(3)的孔、锥套(7)的锥面与滑轮(6)、锥面(A)与斜面(B)之间的摩擦力。
2.鱼漂(22)的浮力应大于自动钓鱼漂自重与最大咬钩触发力之和。
3.把塞子(16)插入小衬套(17)来固定已调好下钩深度的钓线(10)。
4.以小衬套(17)为止挡,这样,钓线(10)可承受甩钩时整个机构的惯性力,而不拉动触发线(19)。此外,甩钩时锥套(7)和调力簧(8)等的惯性力宜小,故它们的质量应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公知的钓具由钓钩、鱼漂、钓线、铅坠等组成。这里,在钓钩和鱼漂之间加装一个可调咬钩触发力的自动提钩机构,该机构以一个细套管(9)为主干,其内,装有可上下滑动的滑塞(21)、滑杆(2)、钓线(10)、拉线(11)和提钩簧(20);其外,套装着调力簧(8)和锥套(7)、卡钩(3)呈F形,其上端有一个锁定用斜面(B),用小轴(4)铰链在衬套(5)上、滑轮(6)装在卡钩下端、触发线(19)固定在锥套(7)和塞子(16)上,它们组成触发机构;在套管(9)的下端套有一个止挡调力簧(8)位置的定位环(12)和端盖(18);在触发线(19)的末端有一个用于紧固和调节下钩线长度的塞子(16)和小衬套(17);在钓线(10)的下端头固定着由1-4个钓钩组成的多头钓钩(15),各钓钩等角分布;滑杆上端有一个荧光指示球(1)。在滑杆(2)紧插在滑塞(21)的孔中,滑塞的外端面压在提钩簧(20)的上端,滑杆(2)的上端有一个锁定用锥面(A)。锥套(7)的端面压着调力簧(8),拉线(11)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滑塞(21)和塞子(16)上。钓线(10)从自动钓鱼漂纵轴线各零件的孔中穿过,塞子(16)插入小衬套(17)的孔中时,钓线伸出的长度便被固定。定位环(12)顶在调力簧(8)的下端,并可轴向滑动。鱼漂(22)是一或两个空心浮球,固定在衬套(5)上。
使用时,先根据欲钓鱼的大小调节定位环(12)的位置,并用止动螺钉(13)固定,下拉拉线(11),压缩提钩簧(20),当斜面(B)压住锥面(A)、滑轮(6)压住锥套(7)的锥面时,自动钓鱼漂被锁定在待触发状态,此时,若下拉钓钩,当拉力大于由定位环的位置所确定的触发力时,锥套(7)便下滑,在提钩簧(8)弹力作用下,斜面(B)被锥面(A)顶开,滑杆(2)被释放,立即提钩。此时,荧光指示球(1)被顶起,显示已提钩,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
1.因自动提钩,成钓率约提高二至数倍。
2.通过限制触发力,可保护幼鱼。
3.因自动提钩,可提高垂钓休闲的质量,使垂钓活动前进一步。
下面以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加以说明:
图一是一种自动钓鱼漂的纵剖视图,图中:
1——荧光指示球 12——定位环
2——滑杆 13——止动螺钉
3——卡钩 14——铅坠
4——小轴 15——多头钓钩
5——衬套 16——塞子
6——滑轮 17——小衬套
7——锥套 18——端盖
8——调力簧 19——触发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良骏,未经富良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45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