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红外线被动引导飞掷式灭火弹无效
申请号: | 99234830.7 | 申请日: | 1999-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3952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06 |
发明(设计)人: | 卢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戈 |
主分类号: | F42B15/00 | 分类号: | F42B15/00;F42B12/46 |
代理公司: | 陕西省发明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吕宏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线 被动 引导 飞掷式 灭火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火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以着火物作为引导源,来被动引导可飞掷的灭火弹进行有效灭火的装置。
对于诸如高层建筑物,易燃易爆物品储放场所、森林等扑救火灾时,扑救人员往往难以靠近火源,直接影响灭火的时间和效果。通常使用的消防水龙对高层建筑或森林大火又难以发挥其作用。现有的干粉灭火器是固定在消防车上的,对于消防车不能到达的场所更是束手无策。还有一种手掷式灭火弹,是靠人手将弹体扔向火源来实现灭火的。这种灭火弹所装的灭火剂有限,只能用于很小的着火点,对于较大的火灾场面则不实用。更重要的是这种灭火弹由人力投掷,对较远或较高的着火点根本无法到达,所以也就失去了灭火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克服背景技术中所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自动寻找火源,且能在飞临火源上空时播撒灭火剂进行灭火的红外线被动引导飞掷式灭火弹。
以上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这种红外线被动引导飞掷式灭火弹包括一个壳体和灭火剂,其主要是在弹头处设有红外透镜,红外感知元件位于红外透镜之后,电子控制器设在弹头内,弹头与推力仓之间装有播撒器,推力仓内的推动剂中装有点燃器和引极。所说的红外感知元件是由五个独立的元件呈十字星排列而构成,且每个红外感知元件均连接有独立的放大器和比较器。推力仓的尾部设有喷喉管。电子控制器是由放大器、比较器、转向控制器和驱动器构成。所说的转向控制器和驱动器分别控制舵叶和播撒器。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框图。
图3:红外感知元件分布图。
图4:光斑偏离轴心示意图。
图5:光斑与轴心重合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红外透镜1、电子控制器2、播撒器5、壳体20、灭火剂6、推力仓7、导向翼4、尾翼8和舵叶10构成。其中,红外透镜1固定在弹头21前端,中路、左路、右路、上路、下路五个红外感知元件15呈十字星排列(参见图3)并位于红外透镜之后。这五个红外感知元件15为P228、P2288、LHI958、LN074D型号的任一种热释红外线敏感元件构成。电子控制器2位于弹头21内,壳体20内装有灭火剂6,其尾部设有一推力仓7,点燃器11和引极13装于推力仓7里的推动剂9内,推力仓7的尾端部设一喉管12。此外,在壳体20的前部设计有导向翼4,尾翼8和舵叶10装在壳体20的尾部。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框图。所说的电子控制器2主要由红外感知元件15、放大器16、比较器17、转向控制器18和功率驱动器19组成。红外感知元件15的信号输至放大器16又经比较器17进行处理后,一路输给转向控制器18使舵叶10调整角度,另一路则输至功率驱动器19而控制播撒器5的动作。
图6为电子控制器2的详细电路原理图。以中路为例,该图中放大器16由两级运算放大器组成,使用了LM358双运放集成电路。其中u1、u2为放大器,电阻R2是红外感知元件15的负载;R4、R8为反馈电阻,它们决定了前后两级放大极的放大倍数;电阻R6、R7为u2的正相供电;R1、C1和R9、C6是电源滤波电路;C7、W1、D1则是该两级放大器的输出电路,其输出幅度可以由电位器W1精确地调整。本电子控制器2中共用了五组同样的放大电路,分别与红外感知元件15的中路、上路、下路、左路、右路连接,用以对五个红外感知元件15信号的充分放大,然后再送给下一级比较器17进行逻辑判断(图中上路、下路、右路均与左路电路相同,故省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戈,未经卢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483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