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声音引导气管插管器无效
申请号: | 99235913.9 | 申请日: | 1999-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23791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24 |
发明(设计)人: | 宁肇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肇基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A61M25/01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卉 |
地址: | 香港沙田马***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音 引导 气管 插管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盲探气管插管装置,适用于医疗临床麻醉学困难气管插管,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困难气管插管是临床麻醉中较为常见而又十分辣手的问题,这类病人因生理、病理解剖位置的异常,麻醉后无法在直接喉镜明视下显露声门而造成气管插管困难,不仅会影响到麻醉和手术的顺利实施,而且随时都有可能危及病人的生命安全,目前解决插管困难的方法较常用的有纤维光导喉镜、逆行引导插管法等。纤维光导喉镜引导插管虽有损伤小,成功率高的优点,但仪器价格十分昂贵,操作繁锁,并且在实际临床使用中光束易折损而影响使用效果,许多医院由于价格问题而难以配置。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它无法作为一种常规的使用仪器;逆行引导插管法所用器材虽然价格低廉,但损伤大,病人痛苦大,难以承受,是一种创伤性技术,在临床操作过程中可能会有环甲膜裂开、血肿、声音嘶哑等并发症。可见以上两种方法所涉及的医疗仪器各有利弊,并且都需要有一定的临床技术经验才能成功。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ZL95246561.2(公告号CN2234788Y)公开了一种盲探气管插管装置,这种结构的盲探气管插管装置包括有气管引导管、光源引导管、气管内导管、口垫等,在使用过程中需先将气管引导管经鼻或经口插入食道,并作适当调整以在气管引导管外口能听到最强的呼吸音为对难声门的判断基准,再将光源引导管置入气管引导管直至到达声门时,此时光源引导管通过气管引导管中的硅橡胶填塞斜面滑出,通过观察光点的位置再调整气管引导管和光源引导管到所需位置,再导入气管内导管完成整个插管操作,然后再在气管内导管外口观察有无清晰气流呼出,这种结构的盲探气管插管装置结构比较复杂、手术操作步骤多、时间长,给病人带来痛苦,且在气管引导管或气管内导管外口闻听呼吸声音,由于声音小,给辨别带来困难,易出现误判断,影响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快捷、准确率高、成本低廉的声音引导气管插管器。
本实用新型由手柄、杆身、头部探测端依次顺序连接组成,其中头部探测端包括弯角管、微型话筒及导线,微型话筒设置在弯角管前端。
为方便调整头部探测端的运动轨迹,使其可以快捷地探测到声门位置,上述杆身尾部设有头部控制装置,该头部控制装置包括弯角调节钮、钢丝绳,其中钢丝绳一端与弯角调节钮相接,另一端穿过杆身与头部探测端的弯角管相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利用放大声音来引导鉴别声门位置,针对性强、准确率高,手术操作简单、易掌握,并通过一次性操作完成整个插管过程,使手术操作的时间大为缩短,更快捷,可大为减少病人的痛苦,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实用性强,可广泛应用于各基层医院。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手柄1、杆身2、头部探测端3依次顺序连接组成,其中头部探测端3包括弯角管32、微型话筒33及导线31,微型话筒33设置在弯角管32前端。为保证本实用新型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头部探测端3可以根据听到的声音,有效、方便地调整头部探测端3的运动方向以准确找到声门位置,上述弯角管32为由若干蛇节骨组成的蛇骨管,上述杆身2尾部设有头部控制装置4,该头部控制装置4包括弯角调节钮41、钢丝绳42,其中钢丝绳42一端与弯角调节钮41相接,另一端穿过杆身2与头部探测端3的弯角管32相接。弯角调节钮41包括有若干控制钢丝绳上、下运动或左、右运动的旋钮,由于蛇骨管的每对蛇骨节之间为活动连接,能作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运动,这样本实用新型通过调整弯角调节钮41上、下运动旋钮和左、右运动旋钮可以方便地利用钢丝绳42实现弯角管32的上、下、左、右运动,从而快速寻找到声门位置,节省手术操作的时间,进一步减少病人的痛苦。为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在手术操作过程时对声门位置的判断的准确性,上述导线31前端与微型话筒33相接,其后端顺序穿过弯角管32和杆身2并连接有可与扩音器相接的音频插座30,这样保证前端微型话筒33探测到的声音能调整到最大,可准确地用声音来鉴别声门的位置,有效提高手术的操作的成功率。为进一步保证本实用新型操作的可行性,使其既能够伸入到声门以下的位置,又不会因杆身2太长或太粗而影响手术操作,上述杆身2的长度为80cm左右,其半径为4mm左右。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基本原理如下:首先,将气管导管套置于杆身2上,并将本实用新型的头部探测端3插入病人口腔直到会厌附近,利用设置于弯角管32前端的微型话筒33将声音通过导线引传送出来,调节头部控制装置4的弯角调节钮41控制弯角管32的上、下、左、右的转动,当听到声门喷出的气流声时,通过声音可边追踪边进管,直至将头部探测端3有效地定位在口候部气管的位置,这时顺着杆身2将气管导管推进声门直到气管,并退出杆身2,完成一个气管插管的全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肇基,未经宁肇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59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匀速下降的防火索道
- 下一篇:防盗拉环瓶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