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鼓膜修补刀无效
申请号: | 99236011.0 | 申请日: | 1999-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3719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4-05 |
发明(设计)人: | 林柏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柏洪 |
主分类号: | A61F11/00 | 分类号: | A61F11/00;A61B17/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荔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弟 |
地址: | 5291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鼓膜 修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进行五观科手术的工具。
现在在门诊对陈旧性鼓膜穿孔修补办法普遍采用烧灼贴片修补法。具体是用三氯醋酸或硝酸银等腐蚀性药物烧灼鼓膜穿孔边缘,希望这些腐蚀性药物腐蚀鼓膜穿孔边缘,求得一个穿孔边缘四周的新鲜创面,然后用棉片或其它片状物贴片搭桥,鼓膜就沿着贴片生长,完成鼓膜穿孔修补。能否修补成功其关键在于能否得到一个彻底穿孔边缘四周的新鲜创面。对一些穿孔边缘疤痕较多的鼓膜,单靠这些腐蚀性药物即使多次烧灼亦不能制造一个新鲜创面,致使灼烧贴片修补失败。
临床上观察鼓膜穿孔有两种方法:用额镜或电耳镜。额镜单靠反光,课眼观察,没有放大作用,且外耳道为一个细长弯曲的通道,故观察图象不清晰。电耳镜有放大作用,不受外耳道条件影响,故观察相对清晰,但现有的电耳镜只用来检查不能用作治疗(鼓膜修补)。
临床上普遍医生对鼓膜进行手术时还是在额镜的辅助下进行的,由于额镜没有放大作用,靠课眼观察,且耳道又是一个细长、弯曲的通道,要将直径只有几毫米的穿孔边缘疤痕剔除,难度极大,成功率不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鼓膜修补工具,使用这种工具能清晰地观察到鼓膜,同时很容易地对鼓膜进行手术,剔除鼓膜疤痕。
本实用新型使用一锥形机筒,在机筒内安装观察装置和手术装置,其中观察装置包括光源、聚光镜和视镜,手术装置包括手术刀及微型电机,将手术刀和微型电机安装在机筒内的下方,手术刀带一长刀柄,微型电机和手术刀刀柄连接,用微型电机驱动手术刀,机筒的下边联接一手柄,手柄内装电池,电池给微型电机和光源提供电能。
操作时,先用表麻药表麻鼓膜,手握手柄,启动光源开关,将机筒的锥部伸入耳道,调节视镜焦距,这时操作者可从视镜清晰地观察到鼓膜,用手将手术刀调节伸出机筒并接触到要手术的位置,启动微型电机,微型电机带动手术刀,将鼓膜疤痕剔除。手术完毕,关闭电机开关,手动将手术刀退回机筒内,退出机筒,关闭电源。
下面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机筒4的一端为园锥形,在机筒4内安装光源3、聚光镜2和视镜5,手术刀1带一长刀柄,将手术刀1和微型电机8安装在机筒4内部下方,微型电机8和手术刀1的刀柄连接,在微型电机上安装一调节器6,用调节器6可将手术刀1从机筒4调出或收回,机筒4的下边联接一手柄9,手柄9内装电池10,电池10给微型电机8和光源3提供电能,在手柄9的边上安装三档电源开关7,分别控制关/观察/手术。
操作时,先用表麻药表麻鼓膜,手握手柄9。将电源开关7推至观察档,光源3发光,将机筒4的锥部伸入耳道,调节镜头11的焦距,使操作者可从视镜5清晰地观察到鼓膜,用手调节调节器6使手术刀1伸出机筒4并接触到手术位置,再将电源开关7推至手术档,微型电机8震动,手术刀1与微电机8一起震动,手术刀1的刀尖将鼓膜疤痕剔除。约3-5分钟,得到一个鼓膜穿孔四周边缘新鲜的创面,手术完成,将电源开关7退至观察档,微型电机8停止震动,手动调节器6将手术刀1退回机筒4内,退出机筒,将电源开关7退至关档,操作完毕。
用本实用新型进行鼓膜修补,操作简单,快捷,方便,全程在放大、直视下进行,且不受外耳道条件限制,图象清晰可靠,剔除穿孔边缘疤痕彻底,修补成功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柏洪,未经林柏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60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炉专用煎烤炸多用盘
- 下一篇:侧锁式液晶显示器的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