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尾气净化节能消声器无效
申请号: | 99237391.3 | 申请日: | 1999-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630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2-09 |
发明(设计)人: | 邓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习伟 |
主分类号: | F01N3/08 | 分类号: | F01N3/08 |
代理公司: | 湖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建平 |
地址: | 44432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尾气 净化 节能 消声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内燃机排气部分的内燃机尾气净化节能消声器。
现有内燃机尾气消声器大都采用全封闭弯管结构,存在着散热速度慢,排气阻力大,燃烧室废气排放不净、易产生积炭的问题,这不仅影响内燃机的工作效率,使有害气体的排放量增加,而且也影响消声器的降噪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消声器性能得到改善的内燃机尾气净化节能消声器,它具有进一步降噪、净化和节能的效果。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具有尾气排放主体15,尾气排放主体的前后端分别安设有进气管9和排气管1,其不同之处在于在尾气排放主体内腔横向设置有网板,在尾气排放主体内腔沿纵向安设有前后贯通的内冷却风管2。
按上述方案,在尾气排放主体内腔的前后侧分别安设有前侧网板5和后侧网板11,在前侧网板的前面设置有缓冲网6。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减少尾气排放的阻力,增强对排放尾气的冷却。由于排放阻力减少,提高了尾气排放的速度,优化了内燃机燃烧室的燃烧环境,使燃油燃烧较为完全,这既提高了燃油的效率,又减少了尾气的有害气体排放,达到了节能和净化的双重效果。由于对排放尾气冷却的增强,以及排放阻力的减少,可使排放尾气的温度迅速降低,同时通过网板和缓冲网的作用,使排放尾气降温收缩、缓冲减压,从而实现消声降噪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使用效果良好。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正视全剖图。
图2为图1中的C向视图。
图3为图1中的B向视图。
图4为图1中的A-A局部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具有一筒状的尾气排放主体15,在尾气排放主体的前端安有前端板8,前端板的上方装设进气管9,进气管前端开设轴向开口槽,进气管的内端进入尾气排放主体的内腔向前延伸一段距离,在延伸段的周向管壁上开设有排气孔7,在尾气排放主体的后端安有后端板10,后端板的下方装设排气管1,排气管的内端进入尾气排放主体的内腔向前延伸一段距离,在延伸段的周向管壁上开设有排气孔,结构与进气管相同,在尾气排放主体的内腔前后对应于进气管和排气管安装有前侧网板5和后侧网板11,网板的大小与尾气排放主体的内腔截面相同,在前侧网板5的前面安设有缓冲网6,缓冲网可有多层金属滤网构成,在尾气排放主体的内腔沿纵向倾斜设置有前后贯通的内冷却风管2,内冷却风管的进风口14呈半圆喇叭形,位于前端板的下方,内冷却风管内安有交错设置的导流散热板12,其出风口位于后端板的上方,为进一步增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降阻性能,在尾气排放主体的外周上部设置波轮形的侧向通道3,侧向通道由前侧向通道和后侧向通道构成,通过在尾气排放主体的上部外周管壁上开设气孔4,使前侧向通道与尾气排放主体的前部内腔相通,后侧后通道与尾气排放主体的后部内腔相通。
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安装于汽油车、柴油机车等各种内燃机动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习伟,未经邓习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73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钳
- 下一篇:一种改良的印字机印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