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探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37433.2 | 申请日: | 1999-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3658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3-01 |
发明(设计)人: | 印保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印保林 |
主分类号: | A01K74/00 | 分类号: | A01K74/00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武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瑞棠 |
地址: | 433226 湖北省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脉冲发生器探鳖的装置,尤其适合于养殖大户,为了观察鳖生长期的情况,或有目的的捕捉它而提供准确方位的装置。
鳖又称甲鱼,广泛生活在我国淡水河溪、水库、湖泊、池塘之中,资源非常丰富。鳖的营养颇佳,既是餐桌上的佳肴,又是上乘补品,特别是野生鳖更受青睐,价格昂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野生鳖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工养殖甲鱼业兴起,需要优质的野生鳖作为供繁殖用的亲本,为此对所捕捉的鳖要求健壮,无损伤。
目前我国捕鳖的方法有:
①手捕,这种方法虽不损伤鳖,但捕捉能力有限;
②钩捕,即用诱饵挂在钩上,引鳖上钩,这种方法使鳖受伤,更有甚者,钩卡在鳖体内被人们误吃而致伤;
③网捕,即把诱饵放入网箱中,虽有效果,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专利计算机检索,尚未有不伤鳖的探捕鳖的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推出一种新型探鳖装置,能快捷探测鳖的躲藏位置,再人工捕捉到鲜活、健康、无损防、体重0.4公斤以上的鳖。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它是由一种普通的脉冲发生器加装探针组成,从而达到准确定位捕捉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捕捉方法相比,具有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经久耐用,也改善了捕捉者的劳动环境,适合于养殖大户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图。
其中:1-脉冲发生器、2-背带、3-导线、4-操纵杆、5-按键、6-绝缘横棒、7-探针,8-鳖、9-气泡、10-水面、11-水底或淤泥。
由图1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脉冲发生器1、探针7组成。脉冲发生器1外购或自制均可,脉冲发生器1为公知公用技术,由直流电源(蓄电池或蓄电瓶)和逆变器组成,将直流低压转换为高压脉冲。脉冲发生器1通过导线3、按键5和两根探针7相连接。两根探针7固定在绝缘横棒6的两端,绝缘横棒6的中点垂直固定在操纵杆4的下端,按键5安装在操纵杆4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是:由于装入脉冲发生器1的机箱两边固定有两条背带2,操作者首先通过背带2背上该机箱,手握操纵杆4,手指触摸按键5,将探针7插入水底或淤泥面11中,然后揿下按键5,使脉冲电流通过导线3和探针7,到水底或淤泥面11,并传导四周,鳖8在水底或淤泥面11中受到脉冲电击后感到不适,即吐气并在水面10上形成一个大的气泡9,气泡9跑出水面破掉,发出响声,操作者通过视觉和听觉,即可判断放泡处的水底或淤泥11处藏有0.4公斤以上的鳖,伸手入泥,继而捕获之。
鳖的生态习惯是生活在浅水区,个别情况也远游深水区,因此探鳖者以背上探鳖装置操作为主,也可乘船探捕鳖。如此反复重复上述工作,一次前进2.5米,直至把整条河查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①每次探鳖范围1-5平方米,探鳖率100%;
②探鳖个体0.4公斤以上,有利保护其资源;
③探鳖操作时间短,每次仅需1-2秒钟;
④在湖泊、水库、池塘、河道等淡水水域中均可使用;
⑤使用安全、对操作者无伤害;
⑥成本低易投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印保林,未经印保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74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