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式效果可调校式多用途扬声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37745.5 | 申请日: | 1999-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38218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6-07 |
发明(设计)人: | 朱望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望文 |
主分类号: | H04R3/04 | 分类号: | H04R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潘杰 |
地址: | 430015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式 效果 调校 多用途 扬声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声换能器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模式效果可调校式多用途扬声器装置。
现有扬声器装置在听觉上它是固定的。即每种扬声器装置分频器是固定的,对于高、中、低频的响应曲线仅有唯一对应的。那它就意味着该扬声器装置能很好播放交响乐时,就不能很好用于卡拉OK系统,因为这两种模式下对音箱(扬声器装置)的频率响应曲线不一样,这意味着如果要追求很好的卡拉OK效果和高保真效果,势必要采用至少两组音箱,如果还要欣赏其它模式(家庭影院、摇滚乐等),那么要达到最佳效果,又将需要更多的音箱,增加了成本及音箱个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只需一组音箱就能实现对任意节目信号实现有效的重放的模式效果可调校式多用途扬声器装置,以克服上述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由中央微处理器单元、工作模式指示单元、复位单元及扬声器组构成,中央微处理器单元控制扬声器工作,工作模式指示单元实时显示工作模式,其特征是:还有一扬声器分频网络处于中央微处理单元与扬声器组之间,扬声器分频网络由继电器J1-J4、电阻器R1-R2、电容器C1-C10、电感器L1-L10、二极管D1-D4及三极管Q1-Q2构成,其中:
a、三极管Q1-Q2的基极分别通过电阻器R1-R2与微处理器IC1的P07脚、P08脚相连,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继电器J1、J4的线圈J1X、J4X与电源正极相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继电器J2、J3的线圈J2X、J3X与电源正极+V相连接,三极管Q1-Q2的发射极接电源负极;
b、继电器J1-J4各有四组触点;
c、继电器J1的四个主触点11-13与信号输入端IN相连,其第一组常闭点11B与继电器J2的第一组主触点21相连,其第二组常闭点12B与继电器J2的第二组主触点22相接,其第二组常开点12K通过电感器L4、电容器C4构成的分频器与继电器J4的第二组常开点42K相接,其第三组常闭点13B与继电器J2的第三组主触点23相接,其第三组常开点13K通过电感器L8、电容器C8构成的分频器与继电器J4的第三组常开点43K相连接,其第四组常闭点14B与继电器J2的第四组主触点24相连接,其第四组常开点14K通过电感器L10、电容器C10构成的分频器与继电器J4的第四组常开点44K相连接;
d、继电器J2的第一组常闭点21B通过电感器L1、电容器C1构成的分频器与继电器J3的第一组常闭点31B相连,其第二组常闭点22B通过电感器L2、电容器C2构成的分频器与继电器J3的第二组常闭点32B相连,其第二组常开点22K通过电感器L3、电容器C3构成的分频器与继电器J3的第二组常开点32K相连,其第三组常闭点23B通过电感器L5、L6、电容器C5、C6构成的分频器与继电器J3的第三组常闭点33B相接,其第三组常开点23K通过电感器L7、电容器C7构成的分频器与继电器J3的第三组常开点33K相接,其第四组常闭点24B通过电感器L9、电容器C9构成的分频器与继电器J3的第四组常闭点34B相连接;
e、继电器J3的四个主触点31-34依序分别与继电器J4的四个常闭点41B-44B相连接;
f、继电器J4的四个主触点41-44依序分别与扬声器组中的超高音扬声器Y1、高音扬声器Y2、中音扬声器Y3、低音扬声器Y5的输入端相连接;
g、二极管D1-D4依序分别与上述继电器J1-J4的线圈J1X-J4X并联。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扬声器分频网络,形成一套音箱即可完成用户在不同音乐环境下做不同用途的需要,节省了用户的空间及购买多套音箱的花费,本实用新型的人工智能处理模式,操作简单,只需轻触遥控器自动完成扬声器装置的转换,并有指示灯对应显示,实现真正的人机对话。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方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央微处理器单元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模式指示单元原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复位单元原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分频网络和扬声器组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望文,未经朱望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77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机高分子发泡夹芯墙板
- 下一篇:一种直流电机电枢元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