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用四相检测技术的杂散免疫工业电容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99238056.1 | 申请日: | 1999-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4062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杨三序;杨五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三序 |
主分类号: | G01R27/26 | 分类号: | G01R27/26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专利代理中心 | 代理人: | 张小明,马忠 |
地址: | 476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检测 技术 免疫 工业 电容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属一种工业电容传感器。
电容传感器广泛应用在工业和实验室,在许多场合下,被测对象的电容很小,小到几PF或更小,而杂散电容却很大,例如:一米长的屏蔽电缆的电容就有100PF。目前市场上的电容传感器,不具有杂散免疫功能,也就是说,检测结果受杂散电容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基于四相检测技术的工业电容传感器,这种电容传感器具有杂散免疫功能,能精确识别小至1PF的电容,分辩率达0.001PF。
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电容传感器由脉冲产生电路(1)(晶振X、六反相器U1)、十分频电路(2)(分频U2、转换开关s)、四分频电路(3)(双D触发器)、开关电路(4)(四双向模拟开关U4、被测电容Cx)、电流——电压转换电路(5)(运放1、运放2、电阻R1、R2、电容C1--C4)、差动放大电路(6)(运放3、电阻R3--R6)、补偿和线路增益调节电路(7)(运放4、电阻R8-R10,可变电阻W1、W2),电压—电流转换电路(8)(运放U6、三极管T1、电阻R11-R16、可变电阻W3及二极管VD1、VD2)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线路连接方式是:脉冲产生电路(1)中的六反相器U1的三个非门首尾串接,其输入端和另一个非门的输出端接晶振X;脉冲产生电路(1)产生的脉冲由六反相器U1接至十分频电路(2)中分频器U2的时钟脉冲输入端CP和转换开关s,分频器U2的使能控制端CPE和复位端R接地,进位输出端CO接转换开关s的另一端;转换开关s的输出端接四分频电路(3)中双D触发器U3A和U3B的时钟脉冲输入端CP,D触发器U3的信号输入端D分别接另一D触发器的输出端,复位端R和置位端s接地,输出端Q和Q输出的脉冲V01-V04送至开关电路(4)U4的控制端;流经被测电容Cx的电流分别经开关电路(4)的sW3和sW4接电流—电压转换电路(5)中运放1和运放2的反相输入端,同相输入端接地;运放1和运放2的输出电压分别经电阻R3、R4送至差动放大电路(6)中的运放3的反相和同相输入端;运放3的输出电路经电阻R7送至补偿和线路增益电路(7)中运放4的反相输入端。补偿调节电路接+15V和-15V之间,其输出端经电阻R10也接运放4的反相输入端;运放4的输出电压经电阻R11接电压--电流转换电路(8)中U6的反相输入端,U6的输出信号经电阻R14送至三极管T1的基极,输出电流从T1的发射极经电阻R6输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图1是工业电容传感器的原理图。晶体振荡器(4096)产生4MHz脉冲。脉冲信号直接送到或者再经过十分频装置(4017)送到四分频装置(2×4013)。这个电路能选择1MHz或100MHz两种不同的频率。根据需要,也可再增加一些十分频电路,以得到更多种频率,扩大检测范围。
四分频器产生四个占空比50%的方波信号,相位分别是0°90°、180°和270°,如图2中V01、V02、V03和V04所示。这些信号用来控制四相检测线路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三序,未经杨三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80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座垫
- 下一篇:机车信号机快速拆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