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接器端子无效
申请号: | 99238630.6 | 申请日: | 199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3913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09 |
发明(设计)人: | 邱德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10 | 分类号: | H01R13/1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永庆 |
地址: | 523957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端子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端子。
目前,一般连接器母端子,如图4所示,是于一料带a上冲设有复数个成排的母端子b,且该母端子b的一端连接在料带a上,又该母端子b连接在料带a的一侧冲折成细腰端b1,并在母端子b的中间部位冲折有断面成 形的中间部b2,且在母端子b的最外端形成有一断面呈圆形的插接端b3,另在两母端子b的中间部b2之间连接有一桥架b4。而由于母端子a是于一长板片的料带a连续冲压折弯形成,且该母端子b前方的插接端b3的断面是为圆形,而该插接端b3展开后的圆周长即为两个母端子b之间的中心距离;然仅有插接端b3展开后的周长最大,其余部分并不需要如此大的面积,且该插接端b3仅占母端子b的小部分,因此较浪费材料。再者,由于该插接端b3的断面是为圆形,在理论上来说,圆形的接触面积最大,但在实际作业上,要将直径细小的插接端冲制成真圆形状,实为不可能的事,所以当公端子(图式中未表示)插装在母端子b的插接端b3内时仅有接近点或线等微小的面接触,而点或线等细小的面接触,其接触效果不佳,所以导电性较差,而容易发生接触不良情况。又因母端子b冲压完成后必须再电镀一层高导电性的金属,方使其得有较佳的导电性,但因圆孔状的插接端b3在进行电镀时,因电流是走最短的路线,使得游离的金属离子同样以最近的距离电镀在母端子b的外表面上,而位在插接端b3内径的部分距离最远,使得游离的金属离子不容易进入插接端b3的内径深处,所以无法在插接端b3的内径进行电镀,使得该插接端b3原本必须要进行电镀的地方反而无高导电的电镀层,因而失去电镀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生产、加工上较为省材料、电镀效果好,在使用上导电性能好、且稳固的连接器端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端子由料带和多个母端子构成,这些母端子的一端连接在料带上,靠近料带的一小段冲折成细腰状,母端子的中部冲折的断面成形,母端子的最外端为插接端,该插接端的断面呈弧状,在插接端与中部之间形成一扁平部,该扁平部两侧设有逆齿,使其稳固地装插在连接器内。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由于母端子的插接端为开放的弧状,能使其全面得到电镀,并使公端子插装在该插接端内时增加接触面积,而获得较佳的导电性,可减少其展开的面积,缩小母端子之间的距离,而节省材料,又由于插接端与中部之间形成的扁平部的两侧设有逆齿,使其稳固插在连接器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目前的一种连接器端子。
图1、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端子由料带1和多个母端子2构成,这些母端子2的一端连接在料带1上,靠近料带1的一小段21冲折成细腰状,母端子2的中部22冲折的断面成形,母端子2的最外端为插接端23,该插接端23的断面呈弧状,在插接端23与中部22之间形成一扁平部24,该扁平部24两侧设有逆齿241,使其稳固地装插在连接器3内。根据上述结构,可减少插接端23展开的面积,使其缩小两母端子2之间的距离,而节省材料,在进行电镀时,游离的金属电子得以电镀在该插接端23的弧状凹面内,所以不会为封闭的圆形而造成无法在内径电镀的情况,所以可获得较佳的接触导性,这种弧状插接端在公端子插入后增加了接触面积,避免了接触不良的现象。扁平部24两侧的逆齿241,使其稳固装插在连接器3内,至使该母端子2不会产生摇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骅国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86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自动控制装置的电动自行车
- 下一篇:定型组合钢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