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驱动的电动玩具车无效
申请号: | 99238692.6 | 申请日: | 1999-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3946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06 |
发明(设计)人: | 郑粤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粤群 |
主分类号: | A63H17/00 | 分类号: | A63H17/00;A63H29/2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大宇 |
地址: | 5101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 电动 玩具车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车,尤其是一种电动变速玩具车。
目前市面上的电动玩具车大多数为后轮驱动式或四轮驱动式,而没有结构简单的变驱动车,不能通过简单变换将二轮驱动变为四轮驱动,因而不能适应在各种地形行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有二轮、四轮驱动且互换快捷、结构简单的电动玩具车。
本实用新型包括车身壳体、底板、电动机、电池、车轮、动力传动机构和变速机构,其中变速机构包括操纵板和2个拨动叉,操纵板中部有横向变速杆,操纵板后端与拨动叉连接,操纵板前部有T形槽,T形槽由腹条和翼条组成,底板在操纵板的T形槽正下方位置也有1个反置的T形槽,操纵板与底板之间有1块前驱动块,前驱动板的前端与拨动叉连接,前驱动板的后部开有方形缺口,此外还有变驱动钮,变驱动钮由主板和拨钮组成,拨扭与主板垂直并贯穿主板;变驱动钮的主板装在前驱动板的方形缺口上并可在方形缺口上滑动,前驱动板、变驱动钮和2个T形槽组成变驱动机构。变驱动钮的2个拨钮分别与操纵板或底板的T形槽的腹条配合,从而实现四轮驱动或后轮驱动。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变驱动机构的二轮驱动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变驱动机构的四轮驱动分解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包括车身壳体1、底板9、车轮5、电动机4、电池2、动力传动机构3和变速机构6。变速机构6包括操纵板8和2个拨动叉10,操纵板8中部有横向变速杆7,操纵板8后端与拨动叉10连接,操纵板8前部有T形槽13,T形槽13由腹条11和翼条17组成,T形槽13的腹条11位于翼条17之后,底板9在操纵板8的T形槽13正下方也有1个反置T形槽13,操纵板8与底板9之前是1块前驱动板16,前驱动板16的前端与拨动叉10连接,后部开有方形缺口18,本车还有变驱动钮12,变驱动钮12包括主板15和拨钮14,主板15与前驱动板16的方形缺口18相适配,拨钮14贯穿主板15。主板15与2个T形槽13的腹条11宽度相适配,2个T形槽13的翼条17的长度不小于拨动叉10的拨动距离;前驱动板16、变驱动钮12和2个T形槽13组成变驱动机构,变驱动钮12的主板15滑装在前驱动板16的方形缺口18上,并可在方形缺口18上滑动,变驱动钮12的2个拨钮14分别与操纵板8或底板9的T形槽13的腹条11配合,从而实现后轮驱动或四轮驱动。后轮驱动时,变驱动钮12的下面拨钮14卡在底板9的T形槽13的腹条11上,将前驱动板16与底板9固接成一体,而变驱动钮12上面拨钮14可在操纵板8的T形槽13的翼条17上横向移动,从而调节后轮驱动速度。四轮驱动时,变驱动钮12上面的拨钮14卡在操纵板8的T形槽13的腹条11上,从而将操纵板8和前驱动板16连接成一体,操纵板8调整时,前驱动板16也随之对前轮进行调速,以达到四轮协调。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后轮驱动与四轮驱动转换快捷可靠准确,适用于多种地形行驶,是小朋友趣致的玩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粤群,未经郑粤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86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