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点径向辗压机无效
申请号: | 99239969.6 | 申请日: | 1999-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4211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2-28 |
发明(设计)人: | 江绍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绍成 |
主分类号: | B21H1/02 | 分类号: | B2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6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点 径向 辗压机 | ||
本多点径向辗压机用于圆盘形或辗压比很小且断面形状较复杂的圆环形工件的旋转辗压成形设备。是一种新的环轧设备。
普通环轧机亦称扩孔机,广泛应用于滚动轴承内外环、火车轮箍等环形零件制造中。其原理是通过由一个辗压轮和芯辊所构成的一对轧辊,对环件进行连续轧制,在工件内径扩大的过程中,使断面形状逐步成形,工件周围虽然设有推力轮和信号轮,但它们都不直接参与对工件的轧制辗压。根据金属压力加工过程中的最小阻力定律,被加工环件的金属横向流动阻力远大于周向流动阻力,故环件的径向尺寸(即周长)的增加速度远快于形状复杂的断面或横向变形大的断面的成形速度。这种情况在辗压比比较小时(即径向尺寸扩大不大时)表现尤为明显,往往当环件的断面来不及成形时,其径向尺寸却已扩大到限。因此这种普通扩孔机只适用于加工断面形状简单或辗压比比较大或已预锻基本成形的环件,而对图3所示的带深凹母线的回转体工件是无能为力的,只能粗锻成无凹或浅凹母线的回转体,再机加工成形。这样,不仅原材料利用率低,且增加了机加工费用,从而提高了零件制造成本,通过机加工还切断了金属锻造纤维流线,降低了零件的机械性能。
94年获得专利权的多点径向辗压机(专利号ZL94236541.0)初步解决了上述问题,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本多点径向辗压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更适合于加工辗压比很小且断面形状又复杂的圆环形工件的旋转辗压成形设备。它与背景技术(专利号ZL94236541.0)比较,后者左侧副辗压轮为螺杆调整式,在工作过程中是固定不动的,且装卸工件均需工人用夹钳进行,这样不仅因副辗压轮与芯辊距离较小,且在装卸工件时不能变大,故表面凸凹度较大的工件将无法从中取出,这样,不仅使它的适用范围受到限制,而且装卸工件费力、费时。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将左侧副辗压轮也设计成与右侧相似的气动杠杆式,并采用有的扩孔机上使用的芯辊支承架,在其轴承孔中间安装了一个靠弹簧伸缩的轴,将该支架改进设计成可兼做装卸工件的机械手,实现了装卸工件的机械化,以达到操作调整设备简单,扩大适用范围,装卸工件方便省力的目的,因而生产效率更高。
本多点径向辗压机的结构设计方案,在机器上部有一个旋转且能上下运动的主辗压轮,对工件径向施压并带动工件旋转,在其下方两侧各布置了一个刚度足够的副辗压轮,三个轮子从不同的径向对工件施压。当工件径向刚度足够时,其外围同时施压的三个辗压轮将限制工件径向尺寸的自由扩大,迫使工件表层金属连续发生充满模具型腔的横向流动,不仅能保证各种复杂断面形状的顺利成形,且工件的尺寸和形状精度较—般模锻和环轧更高,是全纤维精锻。用本设备生产的推土机的单、双边支重轮轮体的辗压件,其外周尺寸和形状可直接达到成品图的要求。此外,工件还具有良好的金属纤维流线,提高了它的机械性能。由于成形特点是局部连续的变形,故设备所需功率较小。
以下通过附图,再对本机的特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工作和结构原理。图2.兼做装卸工件机械手的芯辊支承架。图3.典型工件双边支重轮半轮体图。
按图1,辗压机的主辗压轮(5)安装在滑块(3)上,滑块(3)与施压缸(1)(气缸或油缸)间用螺杆副(2)连接,以便调节主辗压轮(5)的行程终点位置,滑块(3)可沿导轨(4)上下滑动,主辗压轮(5)由主电机通过减速装置借助装有万向联轴器的传动轴驱动旋转。被加工环坯(7)套在可转动的芯辊(6)上,在主辗压轮(5)的下方两侧各安装一个刚度足够的副辗压轮(8)和(14),它们分别安装在杠轩(9)和(15)上,并借助小气缸(12)和(19)绕支点轴(10)和(16)转动,以使两侧副辗压轮(8)和(14)进入或退出工作位置,便于装卸工件。其工作位置借助最终顶在挡块(13)和(18)上的螺杆(11)和(17)进行调整。由于杠杆支点轴(10)和(16)的位置是设计在各自的副辗压轮(8)和(14)所受辗压抗力N和周向摩擦力F的合力T的一侧,该合力与小气缸(12)和(19)使各自的副辗压轮(8)和(14)进入工作位置的转动方向相同,它们绕支点轴(10)和(16)的转矩都是逆时针方向的,从而使杠杆的挡块(13)和(18)紧压在调整螺杆(11)和(17)的端头上,小气缸(12)和(19)只起克服运动阻力和自重将副辗压轮进入或退出工作位置的作用,而不承受辗压力。该设计不仅能保证辗压过程的平稳进行,且操作更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绍成,未经江绍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399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