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选针机构驱动器无效
申请号: | 99240029.5 | 申请日: | 1999-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24026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25 |
发明(设计)人: | 颜钢锋;张森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D03C3/00 | 分类号: | D03C3/00;D03C17/06 |
代理公司: | 浙江高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连寿金 |
地址: | 310027***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机构 驱动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接控制织机提花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子选针机构驱动器。
现有的电子提花龙头的电子选针机构,其驱动器含有壳体,驱动电路,而驱动电路由若干个相同的驱动电路单元构成,如图1所示,一个电路单元由三极管T1~T6、电磁线圈L以及电源Vcc组成,G1、G2为控制端,对于控制端G1和G2,若使三极管T2与T6导通,即同时T5和T3截止,电磁线圈L电流从a流向b,若使三极管T3和T5导通,电磁线圈电流从b流到a,如果前者使经线提起,则后者使经线沉下。现有电子选针机构驱动器存在以下缺陷:一是驱动电路单元采用全三极管结构,通过电磁线圈时耗电量较大,驱动器温升较高;二是所用的器件较多,生产成本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电子选针机构驱动器,驱动电路设置一个公共端,及采用RC电路,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高了驱动电路可靠性,电耗减少80%,电子器件用量减少近50%,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一种电子选针机构驱动器,包括壳体,驱动电路,该驱动电路由若干个相同的驱动电路单元构成,其特征在于:驱动电路单元由同相门OC、三极管T1和T2、电阻R、电容C、电磁线圈L以及电源Vcc1和Vcc2组成,控制端G其一路通过同相门OC后接三级管T1基极,另一路接三级管T2基极,电阻R和电容C并接后其一端与三级管T1和T2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串接电磁线圈L后接公共端M,电源Vcc1正极分别接三极管T1的发射极和同相门OC,公共端M位于电源Vcc2正极和电源Vcc1负极的连接线上,电源Vcc2负极、三极管T2发射极及同相门OC的另一端皆接地。
同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有:(1)采用RC电路,瞬态时的驱动电流可增加8倍,大大增加了起动驱动力,而在稳态时,电磁线圈的电耗可减少至30%。很好地解决了提花机执行机构的温升过高的难题;(2)所用的电子器件少。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实施例:
一种电子选针机构驱动器。其驱动电路由1200个驱动电路单元构成。用在1200针的提花织机上,在驱动电路单元中,Vcc1为12V。Vcc2为6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未经浙江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00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