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99240267.0 | 申请日: | 1999-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4053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08 |
发明(设计)人: | 张耀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 | 分类号: | H01R13/64;H01R13/639;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移动电话中与外部讯号电性连接的电连接器。
随着通讯产业的发展,移动电话的功能及用途日趋增多,相应地,移动电话上用以与外界系统讯号相连接的电连接器出现了多种功能整合一体的趋势。相关文献请参阅美国专利第5,812,660、5,782,646号等案。现有电连接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一纵长的绝缘本体6,其前表面61上设有一方形接插槽611,其内垂直设置有一对接板612及二插接柱613,其中对接板612表面嵌置有导电端子7,而插接柱613上则设有内具端子的插孔614。另外,接插槽611两旁侧分别设有一语音插孔615及用于与移动电话的电池模组相抵接的电力端子8。上述构造虽将多种功效的连接器整合为一体,然而这仅仅是简单的组合,其整体的外形尺寸仍较长较厚,对于目前外形尺寸呈微型化的移动电话而言显然并不适合。而且,对应与接插槽内的对接板及插接柱相对接的插头亦须以一体式制作,而不能分开制作为较小的两个以上可单独与连接器插接的插头,这样其相对较大的体积也会给移动电话用户在携带和使用过程中造成诸多的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形尺寸薄小的移动电话用电连接器,其可供多个不同用途的插头以选择性地个别或同时与该电连接器对接,并能使相应的插头进一步微型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连接器主要设有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遮罩在本体上的遮蔽壳体等,其中纵长形的绝缘本体具有前表面与后表面,前表面上至少包括有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每一区域上均设有贯穿前、后表面的若干个端子通道,通道中相应收容有导电端子。在该二区域之间设有一阻隔部,且第一、二区域及阻隔部两两之间设有凹陷相当深度的定位槽,而遮蔽壳体上相对于这些定位槽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扣孔以供对接插头的扣钩扣持定位。这样,分别与第一、二区域中的端子相配接、以传输不同类型电讯的第一、二插头既可选择性地以个别方式与该电连接器相连接,亦可同时与该电连接器相对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相应配置的插头外形尺寸更薄小,并且不同用途的插头既可个别单独地进行插接,亦可多个插头同时一起进行插接,具有更大的便利性。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现有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后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第一插头相对接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第二插头相对接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同时与第一、二插头相对接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有绝缘本体1、若干导电端子2(图3参照)及遮蔽壳体3等构件。其中绝缘本体1呈纵长体,其一侧表面为前表面10,相对的另一侧表面设为后表面11,该前表面10上包括有第一区域101及第二区域102,该第一、二区域101、102上分别设有贯穿前表面10与后表面11的若干个端子通道103、10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101上具有七条端子通道103,用于收容七个端子以传输电子讯号;而第二区域102上则具有三条端子通道104,用以收容三个端子以传输直流电力。在第一、二区域101、102之间设有一方形阻隔部107,其两侧与第一、二区域101、102之间各设有定位槽108、109,且第一、二区域101、102分别向定位槽108、109凸伸出一凸缘105、106,使这些定位槽108、109具有良好的防呆(防止误插)效果。另外,请配合参照图6,绝缘本体1纵长方向两端朝远离前表面10方向延伸出一对侧臂12,在侧臂12靠近前表面10的一侧面上设有凹穴120(图4参照)。再请配合参照图3、图6,导电端子2对应组装在上述端子通道103、104中,每一端子2均具有相同的构形,包括有凸露在前表面10处的对接部21,及延伸出后表面11外并可采用表面焊接方式焊接至电路板的接脚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0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相电机断相保护装置
- 下一篇:交通事故模拟分析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