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电筒的开关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9241021.5 | 申请日: | 199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4017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文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塘厦金唐五金电器制造厂 |
主分类号: | F21V23/04 | 分类号: | F21V23/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新祥,区合笑 |
地址: | 52371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电筒 开关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手电筒的开关结构。
通常,手电筒的开关设置在其筒身部分,这样在制作防水手电筒时,该开关部位的密封较难处理。有将手电筒的开关设置在其底盖内的设计,它利用过电弹簧同时作为导电体和机械构件(抵住电池),但是它的过电弹簧易歪斜、脱落,使成为电路的断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电筒的开关结构,其过电弹簧不歪斜不脱落,导电安全可靠。
该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手电筒的开关结构,设置在手电筒的底盖上的一个具有阶梯的通孔内,包括按钮、与按钮相连的(棘齿在其端面的)移位棘轮、与移位棘轮的棘齿相适配的转动棘轮、固装在上述通孔的限位导电杯、固装在转动棘轮上的弹簧杯、套装在弹簧杯上的过电弹簧,其特征是:过电弹簧、弹簧杯和转动棘轮依次套装在一导电铆钉上。
由于过电弹簧、弹簧杯和转动棘轮依次套装在一导电铆钉上,所以过电弹簧不会歪斜脱落。
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手电筒上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导通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2中转动棘轮10和棘轮套11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关断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转动棘轮10和棘轮套11的A-A剖视图。
如图所示,一种手电筒的开关结构,设置在手电筒的底盖5上的一个具有阶梯的通孔内,包括按钮17、与按钮17相连的(棘齿在其端面的)移位棘轮13、与移位棘轮13的棘齿相适配的转动棘轮10、固装在上述通孔的限位导电杯9、固装在转动棘轮10上的弹簧杯8、套装在弹簧杯8上的过电弹簧7,其特征是:过电弹簧7、弹簧杯8和转动棘轮10依次套装在一导电铆钉6上。
限位导电杯9通过“压接”而与底盖5静配合。
如图2-图5所示,棘轮套11的内壁有四条相同间距的竖直凹槽,套在移位棘轮13和转动棘轮10相配合部位的外部;移位棘轮13和转动棘轮10上都有相应的竖直凸起。
如图所示,移位棘轮13和按钮17相互以螺钉15相连接。按钮弹簧14套在移位棘轮13的外部、被压缩安装在按钮17和底盖5(实际相当于本实用新型之开关结构的“机架”)之间。
如图所示,底盖5上与筒身4结合的螺纹的底部,有环行槽,该环行槽内安装有密封胶圈12;按钮17上与底盖5相滑动配合的部位也有环行槽,该环行槽内安装有密封胶圈16。
在本实用新型手电筒的开关结构中,转动棘轮10、棘轮套11、移位棘轮13以及密封胶圈12、16是绝缘体,其余是导电体。
在图2、图3所示状态下,电池22的电流从正极流过灯珠、筒身4、底盖5、限位导电杯9、弹簧杯8、过电弹簧7、导电铆钉6到达电池的负极。压一次按钮17使移位棘轮13移动,迫使转动棘轮10移动和转动,成为如图4、图5所示的状态,使弹簧杯8和限位导电杯9的接触断开,电路断开。再压一次按钮17,则使回复到图2、图3所示的状态,弹簧杯8和限位导电杯9相接触,电路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塘厦金唐五金电器制造厂,未经东莞塘厦金唐五金电器制造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10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车式生活垃圾储运站
- 下一篇:锁控阀门及钥匙和阀盖开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