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液压内燃机无效
申请号: | 99241369.9 | 申请日: | 1999-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3950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六;吴立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世六 |
主分类号: | F02B75/00 | 分类号: | F02B7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小红 |
地址: | 400045 重庆市沙***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内燃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机,特别是一种全液压内燃机。
现有的内燃式发动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实际采用的都是将燃料剧烈燃烧的化学能转变为由活塞带动曲柄连杆机构工作的机械能。传统的内燃机要实现将化学能转换为液压能必须在内燃机的曲轴上甚至是在经过了离合器、变速箱等传动装置以后再串联或并联液压泵。因此,造成体积大、效率更低、制造复杂、安装不方便。现有技术中也有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变为液压油的压力能的报道,但其技术核心是将内燃机的燃烧室、气缸、液压缸、控制部分等融为一体。由于这种思路未能从理论上解决内燃机的散热、液压油在高温下的稳定性和内燃机的控制等一系列问题,故而在实验阶段便出现了液压油对高温敏感;整机启动困难以及内燃机无法稳定工作等一系列致命的问题。因此,这种技术迄今为止尚未能转化为实用的生产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将传统内燃机与液压油泵的工作原理有机地结合,依靠油路管道、控制阀、油泵、马达、启动电机等再通过配油组合阀,分配和控制油流以简捷、直接、经济的方式获得液压油的压力能,能真正解决现有内燃机所存在的种种弊端的全液压内燃机。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即一种全液压内燃机,主机包括至少一组气缸体、活塞、液压油缸缸体、柱塞及其输油管和油路控制阀、油泵、液压马达、启动马达、溢流阀、储能器和油箱,其特征在于:气缸体与油缸体为上下分离结构,气缸活塞和油缸柱塞分别位于同一活塞杆的上下两端;每个气缸体上具有由控制油缸驱动的进、排气门和喷油嘴;油路控制阀为配油组合阀,包括进油组合阀、进出油组合阀和进排气控制油组合阀及点火或喷油控制阀,由通过调速液压马达控制旋转的配油轴和片式配油套一体构成,配油轴表面具有轴向上及周向上位置不同的弧形配油槽,每个槽与配油轴中的进油通道或回油通道连通,并能在旋转过程中与配油套上同一轴向位置上的进、回油孔连通或断开,组合阀中的进油组合阀的进油孔分别通过进油管及进油节流阀与各油缸体连通,进出油组合阀的进、回油孔通过进回油管道与各气缸体连通,进排气控制油组合阀及点火控制阀的进、回油孔通过控制油管与各气缸的进、排气门连通和火花塞或喷油嘴的控制油缸连通。
本实用新型主机的燃油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与传统内燃机的相同,这些已较完善并可以直接利用的系统,其燃油系统根据燃料类型选用;润滑系统采用机油泵集中供油并使用喷油方式润滑;冷却系统可根据主机的额定功率大小决定采用水冷或风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可以通过附图过程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全液压内燃主机结构原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配油组合阀的示意图;
附图3为配油组合阀的配油关系图。
参见附图1,图中1为控制油管、2为驱动控制单作用油缸、3为喷油嘴、4为进气门、5为排气门、6为气缸活塞、7为活塞—柱塞连杆、8为气缸体、9为弹簧、10为液压油缸(或称柱塞泵)柱塞、11为液压油缸体、12为节流阀、13为单向阀、14为输出油管、15为进油管、16为进出油管、17为配油组合阀、18为精滤器、19为回油管、20为油箱、21为液压油泵、22为粗滤器、23为进油管、24为精滤器、25为变速液压马达、26为启动马达(电机)、27为精滤器、28为回油管、29为飞轮、30为溢流阀、31为调压阀、32为可调节流阀、33为贮能器。
参见附图2、3,图中配油组合阀17采用多个片式配油套和一个由液压马达带动的配油轴34组成。其中进油组合阀的弧形配油槽与进油通道连通,该组合阀的个数与油缸体的个数相同;弧形槽的弧度为180°或90°;配油组合阀17中的点火控制阀的配油套i上具有与气缸体个数相同的进回油孔,该配油套可以绕轴旋转,改变其相对角度,可以使喷油嘴(或火花塞)的喷油(或点火)时间提前或延迟。配油轴上的部分弧形配油槽之圆心角大于90°,使进气门、排气门产生一个提前角和延迟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世六,未经李世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13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