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动排档杆的锁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41841.0 | 申请日: | 1999-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3937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吉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吉源 |
主分类号: | B60R25/06 | 分类号: | B60R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占榜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排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汽车防盗装置,尤指一种汽车手动排档杆的锁固装置,其是由一固定座架设于排档杆底部,固定座上设有一固定孔套设于排档杆根部,另于排档杆握把内部的套筒设有一锁具,可令握把转动并下压后加以锁固,并令套筒插入固定孔内,令排档杆无法被扳动,以达到防盗的功效。
市场上,目前应用于汽车的防盗器主要分为电子式及机械式两大类,由于电子式防盗器起动时,是利用蓄电池的电能长期处于待机状态,使得汽车耗电量极为惊人,甚至有将蓄电池的电源耗尽导致车主无法起动的案例发生,且其防盗功效仍令人质疑;因此大多数的车主皆会选择机械式防盗器,主要是以锁具配合适当的结构来产生防盗功效,由于如拐杖等较为笨重的大型防盗器,不但笨重,也具有上锁及解锁的不便,而且,施于排挡杆的锁具体型较小,且使用简便,为大多数车主加装。
排档杆的防盗器,主要是避免窃贼扳动排档杆,而将排档杆固定的防盗器,传统此种防盗器,须预先于车体焊设结合一底座,借以结合锁具,届时再将一U型杆套住排档杆,固定于锁具上,以便排档杆锁固。
然而此种排档杆型防盗器,另须配合一U型杆组合,光是该U型杆(须为高强度钢质材料制成)以及锁具头(与U型杆同材质)的重量,使用者操作时将显得十分笨重。
目前汽车的排档杆锁具,最为轻便的型式莫过于直接设于排档杆头内部的锁具,市场也有多种设于排档杆头内部的锁具,利用锁具锁固后使排档杆头的排档压钮无法上拉更换档位,达到防盗的目的,但是此种的设于排档杆头内部的锁具,虽使用操作方便,但却仅局限于自动排档的应用,对于目前市面上许多的手动排档,并无法适用,使得手动排档的车主,仍须仰赖笨重且使用不便的拐杖锁来达成防盗的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动排档杆的锁固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手动排档杆的锁固装置,其是由一固定座架设于排档杆底部,固定座上设有一固定孔套设于排档杆根部,另于排档杆握把内部的套筒设有一锁具,可令握把转动并下压后加以锁固,并令套筒插入固定孔内,令排档杆无法被扳动,以达到防盗的功效,利用直接操作排档杆即可达到锁固状态,以期使用方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
一种手动排档杆的锁固装置,是由一固定座架设于排档杆底部,固定座上设有一固定孔套设于排档杆根部,排档杆底部位于固定座上方设有一凸梢;另与排档杆套接的握把内部的套筒底端以插梢结合一导块,导块上设有一L型导槽对应于上述的凸梢,套筒内部设有一锁具,可令握把利用导块上的导槽配合凸梢的导引转动后相对于排档杆下压后,利用锁具加以锁固,并令套筒插入固定孔内,使排档杆无法被扳动。
凸梢上方设有一止挡梢,套筒内部设有一止挡环,止挡梢与止挡环之间配设有弹簧,利用弹簧的弹力可供套简保持一向上位移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该锁固装置主要是将防盗锁具装置溶入手动排档杆机构的设计之中,使车主在使用防盗锁具时,将握把下压上锁后,即可呈锁固状态,令排档杆无法被扳动,达到其防盗的功效,不但排除了传统手动排档杆锁具操作不便的缺失外,即使窃贼利用锯断排档杆轴或以重力敲击的模式破坏,本实用新型仍保有防盗功效,而能提升锁具的实质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与详细的构造,将利用以下详细说明而使之更为明确,同时参阅所附各图,将可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更进一步地揭示明了:
【图示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呈解锁状态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呈锁固状态的剖面图。
如后各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手动排档杆的锁固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手动排档杆10的锁固装置,其是由一固定座20架设于排档杆10底部,固定座20上设有一固定孔21套设于排档杆10根部,另与排档杆10套接的握把内部的套筒30设有一锁具40,可令握把转动并下压后加以锁固,并令套筒30插入固定孔21内,令排档杆无法被扳动,以达到防盗的功效,如图1所示,上述各构件的详细构造如下:
排档杆10底部位于固定座20上方设有一凸梢11,凸梢11上方设有一止挡梢12,将一弹簧50套设于排档杆10外缘后,可利用该止挡梢12作一止挡,在排档杆10靠近顶端的侧壁面上设有一卡制沟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吉源,未经李吉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18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