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牵引叠加综合理疗及骨伤科手法的机械操作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42982.X | 申请日: | 1999-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4066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22 |
发明(设计)人: | 陆斌;沈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振东;李天新;陆斌 |
主分类号: | A61F5/04 | 分类号: | A61F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3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牵引 叠加 综合 理疗 伤科 手法 机械 操作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疗设备,尤其是一种牵引叠加综合理疗及骨伤科手法的机械操作装置。
在脊柱病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中,间动后伸牵引法、近代骨伤科手法及综合理疗是无创、有效,而且常用的治疗方法。检索英国Derwent Publication Ltd WPIG及中国专利公报已经公开的专利文献,尚未发现牵引叠加脊柱间动后伸、模拟骨伤科手法及综合理疗由机器操作并且同时一次完成的医疗设备。邵丘,许競斌·实用颈腰背痛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2,384公开的“两端牵引的肾垫复位法”是将患者平放手术台上,腋部由二人牵引,两下肢由另二人牵引作为反牵引,然后在腰3~4之间的肾垫摇高,再放低,反复多次,利用肾垫的机械操作,省去了较大手法的复位,而能得到突出物的回缩,是较任何复位法更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研究一种牵引叠加脊柱间动后伸复位、中国骨伤科手法治疗由机器自动操作并且叠加多种理疗的治疗设备,它适用于介入任何形式的牵引床。模拟传统中医按摩手法及近代骨伤科手法要包括“斜扳法”和“旋转复位法”的关键动作——局部椎体旋转和棘突推拨,“后扳法”和“背法”的关键动作——脊柱后伸和颤动,理筋手法中的“按”、“滚”、及“揉”法。牵引疗法要包括持续牵引和间动式牵引。综合理疗也要由机械操作装置自动完成,理疗要包括药物离子导入、直流电疗法、中频震动、传导热及磁场疗法,磁场疗法还包括静磁和旋磁疗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实现方法针对电动牵引床和人工牵引床分别加以说明。
公知电动牵引床的牵引执行机构以二种形式为主,一种是以螺旋传动由螺杆牵引活动床板,另一种是以园柱齿轮传动由卷带轴牵引捆绷绳索。自动控制机构也有二种典型形式,一种是以定时器、行程开关、时间继电器及中间继电器等分立元器件组成的开关转换电路,另一种是以单片计算器、A/D转换器、重力或/及拉力传感器组成的数控电路。其共同之处在于:以电动机为原动力,通过轮系传动进行减速牵引,其末级齿轮所作的功,均为与脊柱纵轴平行的水平线动势。有的还增设一个辅助电动机,用作床板中段升降或床板下段摇晃或弹拨牵引绳索。现以单一电动机牵引床为例,说明本发明的介入方法和工作原理:可以在原有减速轮系中插入一对园锥齿轮和过渡齿轮,过度齿轮与螺母的外齿轮啮合,螺母内螺纹与螺杆外螺纹配合,用机构约束螺母的轴向运动,即可分流出螺杆与脊柱纵轴的垂直线动能,再在过渡齿轮轴上安装一个滑移齿轮A,使其啮合一个滑移齿轮B,滑移齿轮B是从动件,将其中心孔间隙配合套在螺杆上段无螺纹的轴,藉一个拨叉使一对滑移齿轮随螺杆同步升降。滑移齿轮B与螺杆轴构成了相当于施术者的前臂,具有伸缩和旋转功能。滑移齿轮B与多功能治疗头之间安装一个滑动支承机构,它相当于腕关节,多功能治疗头则相当于施术者的手掌,从二块活络床板的中间孔伸出,由下向上对施治部位进行脊柱间动后伸、综合理疗及模拟骨伤科手法治疗,这些治疗动作是在牵引状态中进行,本实施例的模拟手法动作与脊柱间动后伸牵引同步。还可以再增设一个辅助电动机或利用已有的辅助电动机,通过减速传动轮系专给滑移齿轮于动力,螺杆的升降运动仍由牵引电动机间接致动,这一实施例的脊住间动后伸也与牵引同步,模拟手法动作与脊柱后伸及牵引异步,其优点在于:在牵引及脊柱后伸呈持续状态时,摸拟手法动作仍可继续进行,并且力量最大。
公知的砝码悬吊式牵引床或人工绞盘式牵引床是利用重力或人力的牵引设备,它们没有电动装置,必须安装一套由机架、电动机、带传动及齿轮传动装置,在末级从动齿轮轴上安装二个齿轮,其中一个齿轮啮合轴向运动被机构约束的螺母外齿轮,司螺杆升降运动,另一个齿轮则为如前述的滑移齿轮A,啮合间隙配合在螺杆轴上的滑移齿轮B,司旋转运动。电动机的控制装置可以采用家用洗衣机的机械式定时器,而且是最佳选择。该实施例是在持续牵引状态下进行间动式脊柱后伸、多种理疗及模拟手法治疗,不失为一种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功能不逊的脊柱三维立体整复及综合理疗叠加于牵引的新颖医疗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振东;李天新;陆斌,未经沈振东;李天新;陆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298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浮法玻璃生产的二层斜坡结构
- 下一篇:晚间会发光的人造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