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安全接地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44025.4 | 申请日: | 199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3987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27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壵;刘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供电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7/22 | 分类号: | H02G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佩兰,韩素云 |
地址: | 10005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安全 接地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中110千伏及以上的电力电缆T接、Π接等施工中确保人身和设备安全的接地装置。
随着大中城市的供电系统迅速发展,大量的高压电力电缆引入城市电网中。根据电网建设的需要,切改电缆线路的数量逐年增加,电压由10千伏、35千伏增至110千伏、220千伏,电缆截面、载流量逐渐增加。传统的施工方法和安全工具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一旦发生运行电缆接地将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在110千伏及以下电缆切改施工中广泛使用的传统施工方法和接地安全工具是:当确定了要切改的电缆后,人工用大锤将刺锥打入电缆,使刺锥尖与电缆导体短路,即将电缆人为接地,如无异常现象便可进行切改施工;如出线异常击穿放电,刺锥尖通过地线可起到保护人身免受电击及放弧烧伤的作用。其中,传统刺锥尖端是金属制成的圆锥形,并焊有接地线,可以与地线网连接;刺锥的上部为绝缘杆和握把。
传统的操作方法和刺锥影响施工的原因:
1.传统刺锥设计不合理、不规范,不适应高电压施工,操作人员与被刺电缆
的安全距离不够。
2.传统的操作方法很原始,不仅效率低而且要求施工人员具有丰富的切改施
工经验,准确性差。一旦发生接地故障,操作人员难以快速脱离危险区域。
3.由于不经常使用,刺锥锈蚀严重,绝缘杆绝缘降低,机械强度降低,施工
中易造成失误和工具损坏,可靠性差。
4.隧道内电缆密度较大,潮湿、狭窄,传统操作易误伤其它电缆或因空间狭
窄而无法操作。
通过以上分析,传统的刺锥设计不合理,操作方法极为落后,不适应高压电力电缆的施工,直接威胁操作人员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在110千伏及以上的电力电缆进行切改施工中人员安全、操作准确、方便、高效而设计的一套安全接地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这种电缆安全接地装置包括电缆固定金具、刺锥、液压油缸、绝缘节、高压油管、压力表和液压油泵以及快换接头,所述的装有压力表的液压泵通过快换接头与高压油管的一端连接,另一端也通过快换接头与绝缘节的后端连接,而前端再用快换接头与液压油缸的后端连接,带有外螺纹的液压油缸的前端与金具的V形夹头下部的螺孔相配合连接,刺锥与液压油缸的活塞采用插销式连接,刺锥的锥体下部螺孔与装有接地线的接地线端子通过螺钉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总装图;
图2:绝缘节的结构图;
图3:液压油缸的结构图;
图4a:刺锥的主视图
图4b:图4a的俯视图
图4c:图4a的侧视图
图5a:V形夹头主视图;
图5b:图5a的俯视图
图5c:图5a的侧视图
图6a:U形夹头座主视图
图6b:图6a的俯视图
图6c:图6a的侧视图
图7a:V形支撑块主视图
图7b:图7a的俯视图
图7c:图7a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装有压力表2的液压泵1通过快换接头3与高压油管4的一端连接,油管另一端也通过快换接头5与绝缘节6的后端连接,而前端再用快换接头7与液压油缸8的后端连接,带有外螺纹的液压油缸的前端与V形夹头9下部的螺孔相配合连接,刺锥12与液压油缸的活塞采用插销式连接,刺锥的锥体下部螺孔与装有接地线11的接地线端子10通过螺钉连接。
如图2所示:绝缘节包括6-1密封套,6-2连接套I,6-3绝缘外套,6-4绝缘体,6-5连接套II,6-6密封套。位于中央的绝缘体6-4,它带有中心通孔,它的两边装有连接套6-2、6-5,而绝缘体的两个顶端为密封套6-1、密封套6-6,绝缘外套与密封套连接套、绝缘体为铸成的一个整体,连接套有螺纹,与快换接头螺接。绝缘体采用耐油塑料,绝缘外套采用机械强度较高的绝缘塑料,其抗伸强度≥63兆帕,耐压≥15千伏。
如图3所示:液压油缸包括8-1防尘圈,8-2回位弹簧,8-3液压缸体,8-4活塞,8-5密封圈,8-6端盖,8-7 O形圈,8-8密封环。结构与通用的液压油缸基本相似,其特殊的结构:液压缸体前部加工有外螺纹,与V形夹头下部的螺孔相配合,可轴向调节缸体的位置,即刺锥位置,以适应不同电缆直径的需要;活塞的前端加工了连接刺锥的插孔8-9;端盖的后部加工有内螺纹,与快换接头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供电工程公司,未经北京供电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40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