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缝纫机的辅助松线及其连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44533.7 | 申请日: | 1999-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4015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18 |
发明(设计)人: | 顾飞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飞龙 |
主分类号: | D05B65/00 | 分类号: | D05B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史欣耕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缝纫机 辅助 及其 连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缝纫机,尤其是指一种缝纫机的辅助松线及其连接装置。
现有缝纫机的结构局部及其松线装置等相关部件、零件如图10-15所示:图10中,机台1两侧有车缝部11及松线装置12,松线装置12可使紧绷的缝线在切断时防止因张力反拉缩回并避免断线缠绕。车缝部11右侧平台13内组设切线装置14,该切线装置14为手动操作,亦可在机台1后固设一组动力装置15以自动切线;图11中,动力装置15由电磁铁150连设推杆151,使组设在固定座152上的推杆151可配合弹簧153来回作动并连动曲柄140,使切线装置14适时作动并自动切线,且推杆151尾端固设一推板154与松线装置12的曲柄12枢接连设,使之切线时,电磁铁往内回缩,即带动推杆151往左作动,连动推板154往左,使曲柄121向下作动,此时,连杆组122向下还有件124、126,即利用连动的摇杆123将松线装置12作同步的松线作动。请参阅图12,是一种常用的缝纫机,如F007E型,机台1一侧藉支件163枢设一转杆16,转杆16后端固接一拉杆161,拉杆161底端连接一皮带162,皮带162受一电磁铁拉动以下拉拉杆161,使转杆16转动一角度,配合其他机构使车缝部11的压脚111提升。图13-15,松线装置2于机台前侧固设固定板21,固定板21后侧配合弹簧22组设一活动板23,固定板21上组设诸多弹性夹体24,即于固定板21上螺固诸多旋钮241,旋钮241中心的螺杆242套有弹簧243、压块244、垫圈245、246,缝线受垫圈245、246夹设再往车缝部11牵引,供穿过车针112的针孔。活动板23连着有诸多突伸出固定板21的形拨块25,且拨块25位于两垫圈245、246上方。当转杆16转动一角度时,转杆可藉由其端固定的旋块163下压活动板23,使拨块25向下拨开垫圈245、246,以松放缝线。这种F007E型缝纫机的切线装置,虽已于1996年9月21日公告为第283012号名称为“链形缝法的缝纫机用的切线器”的专利,但其用于自动切线时,即会发生松线后预留的线头不够,在下一次车缝时让组设在机台下的圈结器拉引勾结,甚至有造成缝线从针孔溜脱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松线线头被圈结器拉引勾结,不会让缝线从针孔溜脱,可可靠地自动松线的缝纫机的辅助松线及其连接装置,也即是对其松线装置及动力装置作出了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缝纫机的辅助松线及其连接装置,其包括:于机台前后分别组设的松线装置及动力装置,动力装置连有推杆,推杆前端与车缝部内的切线装置相连,其特征是:于松线装置后设有一辅助松线装置并组设与动力装置相连接的连接装置;松线装置设有固定板,固定板后利用支轴枢设辅助松线装置的弯板,弯板顶端与活动板抵卡,底端则向下延伸并设有支轴,支轴与曲柄枢接;辅助松线装置包括:弯板、曲柄、固定架、顶线架、夹架体、连杆、拨杆及凸耳,可上下活动的顶线架组设于固定架左侧,顶线架含有供弹性夹体的缝线经过的承架;松线装置包括:固定板、弹簧、活动板、弹性夹体及形拨块,顶线架有支杆,支杆的底端设有活动套,活动套与曲柄的尾端枢设,曲柄设支轴,支轴与上下拉动的凸耳枢接;固定架的凸耳旁设一穿线体,穿线体与夹架体前的叉口上下对应并设,夹架体右端与连杆枢设,而连杆左端利用支轴与曲柄顶端枢设,右端与拨杆底端枢设,拨杆另端并与凸耳枢接且与连贯前后的转动杆固设;动力装置与连动组连设,连动组包括转动杆、衔接体、摆臂及凸耳架;即于推杆后端固接一衔接体,摆臂有支轴,衔接体利用支轴配合长形孔枢接摆臂,摆臂顶端固接于凸耳架,并枢设于机台旁侧的转动杆,转动杆前端固接拨杆。
上述设计,夹架体令随连杆向外挪动,将缝线向外拉松放松作为底线的缝线,避免了溜脱,从而达到了松线装置可自动操作的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再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部份组合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合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弯板与现有松线装置组合后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弯板与现有松线装置组合动作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后视动作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松线动作示意图;
图10为现有松线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现有松线装置后视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另一松线装置立体示意图;
图13为另一松线装置主视示意图;
图14、15为另一松线装置剖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飞龙,未经顾飞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45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