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压蒸馏(蒸发)海水淡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44690.2 | 申请日: | 1999-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3993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04 |
发明(设计)人: | 丁成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成玉 |
主分类号: | C02F1/04 | 分类号: | C02F1/04;//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压 蒸馏 蒸发 海水 淡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蒸馏(蒸发)装置。尤其是一种在低压状态下工作的蒸馏(蒸发)装置。
低压蒸馏时,液体能够降低沸点和加快蒸发速度。通常降低一个体系的压力,现有同类产品一般用以电做动力的机械真空泵,或以高压液体(如水)射流真空泵产生负压,这些都要消耗人工能源,都有转动部件,即都会磨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已有产品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地球引力等自然能源,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不消耗任何人工能源,永不停顿、永不磨损的地球引力真空泵,形成低压蒸馏(蒸发)装置。凡是能够密封的蒸馏(蒸发)装置都可以附加上这种结构,形成低压蒸馏(蒸发)的功能,使原来的设备如虎添翼,降低能耗,提高效率,因此能大大降低成本。这个装置可以用于蒸馏法海水淡化,也可以用于工业物料(或废液)的浓缩、蒸馏提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一种低压蒸馏(蒸发)海水淡化装置,由加热蒸发器,原液槽,冷凝器和成品槽构成,与加热蒸发器的进液口连通的液管的进液端深入到原液槽的液体中,加热蒸发器的出汽口通过汽管或汽室与冷凝器连通,成品槽在冷凝器出液口的下方,加热蒸发器是密封的,增加一根出液管,其上端接在冷凝器的出料口上,下端深入到成品槽的液面下,与空气隔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成品槽的液面低于原液槽的液面,液体的比重是1的话,两槽液面的高度差不超过10米,比重大于1,上述高度差按比例减。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采用这个装置的地球引力真空泵,不消耗任何人工能源,永不停顿、永不磨损。(2)、结构简单,造价低廉。(3)、用它淡化海水,可以降低海水的沸点,节约海水加热能量;加快海水的蒸发速度,可以使用低档次能源,因而可以节能降低成本。(4)、这个装置也可以进行其他液体如工业物料、废液的蒸馏,蒸发浓缩,适用范围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是低压蒸馏(蒸发)海水淡化装置的原理图。
图2是低压蒸馏(蒸发)装置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2是现行的海水淡化方法(见《太阳能学报》1998,4,赵军,天津大学)附加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装置由加热蒸发器3,原液槽1,冷凝器4和成品槽2构成,与加热蒸发器3的进水口连通的水管的进水端深入到原液槽1的液体中,加热蒸发器3的出水口通过汽管与冷凝器4连通,成品槽2在冷凝器4出水口的下方,加热蒸发器3是密封的,增加一根出水管5,其上端接在冷凝器的出水口上,下端深入到成品槽2的水中。成品槽2的液面低于原液槽1的液面,高度差在10米以内。
下面以低压蒸馏海水淡化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中,原液槽1装有海水,成品槽2装有淡水,加热蒸发器3的进水管与海水连通,冷凝器4的进汽管或进汽口与加热蒸发器连通,组成通常的蒸馏法海水淡化装置,海水在100℃沸腾蒸发,冷凝后由冷凝器出水口流出。本实用新型是在上述出水口上,连接一个充满淡水的出水管6,连接到成品槽2中,与空气隔离,将产生负压,海水就不需要加热到100℃了,就形成了低压蒸馏装置。
如果冷凝后的淡水温度是25℃,系统内部的压力可以达到31.65mpa,是原来的3%!在原来的基础上低压蒸馏,蒸发速度将要大大提高。图2是现行的海水淡化方法附加地球引力真空泵后,内部压力变化情况与此类似,由原来的常压变成低压,蒸发速度会提高,如果再改进一下,用风扇强制水蒸气流动,效果会更好。
当把图1的系统中的空气抽空时,海水和淡水的水面都要上升,因为大气压力的原因,在标准状态下(下同)它们不会超过10.13米。假如海水的温度是75℃,淡水经过散热器后的温度是25℃,海水槽与淡水槽有一个高度差h米时,将产生:
(1)、两个水槽液面的高度差产生一个虹吸力,对水蒸气产生了一个负压(或抽力):
P1=gh
如果高度差h是10米,这个负压大约是接近一个大气压980mpa的水平。由于水的蒸汽压的限制,系统的真空度不能降低很多,只能降到25℃时水的蒸汽压为止,这是与机械真空泵的差别,因此这个高度差不要超过10米,超过10米,压力也不会再降低了,但将增加设备投资和抬高水位的耗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成玉,未经丁成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46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