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音频光纤传输转接头无效
申请号: | 99244959.6 | 申请日: | 1999-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3921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8-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仓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永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6 | 分类号: | G02B6/3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徐娴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光纤 传输 转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音频光纤传输装置,特别是一种音频光纤传输转接头,其用于视听及音响设备的音频连接线,本实用新型结合套置于音频光纤连接线的连接端子的前部,提供可使用于二种连接插座的方便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工业中所制造的产品也愈趋精密,但这些产品在制造时的困难度也提高了,这也正是一些科技产品的价格高居不下的原因,上述现象在电器零件上最为显著,因此,如何有效提高生产效率,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得电器零件能普遍推广使用,实为当务之急;音频光纤连接线已相当发展,但由于不同厂商自行研制的产品,并无统一规格,目前市面上普遍使用率较高的有“T型”(TOSLINK)端子和“M型”(MINI)端子二种,相对应的连接端口也有“T型端口”和“M型端口”二种,造成音频光纤连接线使用时必须考虑端子的对应性,即,T型端子只能插入T型端口,而M型端子只能插入M型端口,这将造成使用者相当不便。目前市面上的音频光纤连接线,如图1所示的,音频光纤连接线11,其二端的端子皆为T型端子12;如图2所示,音频光纤连接线13,其二端的端子皆为M型端子14;如图3所示,音频光纤连接线15,其二端的端子,一端为T型端子12,另一端为M型端子14;而使用者,需要配备上述三种音频光纤连接线,但是,光纤线的造价相当昂贵,对于使用者非常不经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插接不同型端子的音频光纤传输转接头,可藉由转接头套接在音频光纤连接线的不同型端子前部,而达到转换成相符型式的端子,以供二种不同型规格的端子与端口方便配合使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措施:
本实用新型的音频光纤传输转接头,包括:插接管、套管、插接壳座、承接套管及外层壳体,其特征在于:
插接管呈中空细圆管状,前段为一阶级杆状的接合插杆,其最前端的内侧固设一透镜;插接管中段设一凸缘,其后端的外周设有外螺纹;
套管呈中空细圆管状,整体为一阶级杆状的接合插杆,其前端内侧设有内螺纹,套管的后端内侧固设一透镜;
插接壳座前段为呈六边形的卡合框,卡合框上下边的中央凸设半圆状的卡合凸块,卡合框左右表面上凸设有定位凸条,卡合框内部为一孔槽;插接壳座后段为管体,管体后端设有环形沟槽,管体内侧为一孔槽;
承接套管呈中空管体状,内部设有孔槽,且承接套管后端为延伸的凸缘;
外层壳体内部相对应地设有呈阶级状的孔槽,且外层壳体外部二侧设有摩擦纹饰;
利用插接管与套管相螺接成一体,插接管前端穿套插接壳体,套管后端穿套承接套管,插接壳体与承接套管外围,外层壳体以射出成型方式包覆在最外面。
附图简单说明:
图1、2、3分别为现有音频光纤连接线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音频光纤传输转接头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音频光纤传输转接头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中的插接管21的立体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中的插接管21的剖面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中的套管22的立体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中的套管22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本实用新型中的插接壳座23的立体示意图。
图11:本实用新型中的插接壳座23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中的承接套管24的立体示意图。
图13:本实用新型中的承接套管24的剖面示意图。
图14: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层壳体25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本实用新型中的外层壳体25的剖面示意图。
图16: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组合示意图。
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详细说明如下:
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音频光纤传输转接头,包括:插接管21、套管22、插接壳座23、承接套管24及外层壳体25。
如图6、7所示,插接管21为中空的细圆管状,其前段为阶级杆状的接合插杆211,最前端的内侧固设一透镜212,插接管21的中段的凸出部分设有一凸缘213,后端外周设有外螺纹214。
如图8、9所示,套管22为一中空细圆管,整体为一阶级杆状的接合插杆221,其前端内侧设有内螺纹222,套管22的后端内侧固设一透镜223。
如图10、11所示,插接壳座23的前段呈六边形的卡合框231,卡合框213左右表面上凸设有定位凸条233,卡合框231内部为一孔槽234;插接壳座23后段为管体235,管体235后端设有环形沟槽236,管体235内侧为一孔槽23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永琨有限公司,未经永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49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