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泥分离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47475.2 | 申请日: | 1999-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4012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洪俊;赵贵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洪俊;赵贵明 |
主分类号: | B01D21/00 | 分类号: | B0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7237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泥 分离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油田开发过程中落地原油污染油泥分离处理技术、设备及工艺流程,具体而言是一种油泥分离处理装置。
油田开发过程中,因为油井地层出砂,抽油设备、注水井设备损坏等,致使油、水井躺井,需作业修井,使油、水井恢复生产,修井过程中,抽油杆、油管、井下工具表面原油落地,造成井场污染。目前处理方法是:将井场原油液体人工回收,然后用土掩埋油泥,这种方法只治理了表面,污染源依然存在,直接影响着油区的生态环境。目前国内虽然有油泥处理回收技术及设备的发明,如“石油类固体污废物治理回收技术及设备”(92112167.9)因其结构复杂,设备较多,不紧凑,工艺技术条件苛刻,其中的的多功能反应罐粉碎气浮效果差,不便于现场推广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专用上述油泥分离处理装置,结构、工艺简单,移动操作方便,使油泥中的原油回收利用,排出泥达到环保标准,从根本上解决油田多年来生产与环保的矛盾问题。
上述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油泥分离处理装置由供给系统、分离处理系统、加热保温系统、底盘系统等组成。其特征是供给系统由搅笼、泥浆泵组成,搅笼置于整个装置的左端,进口放在地平面,出口与油泥分离器进口相连,防爆电机与减速器安装在搅笼上端;泥浆泵置于地平面下的坑中,出口管与油泥分离器进口阀连接。分离处理系统由油泥分离器、贮油箱、贮液箱、油(水)泵、气泵组成,贮油箱位于油泥分离器和贮液箱中间,其左、右两壁分别与油泥分离器、贮液箱公共,贮油箱横断面呈“】”形,油泥分离器原油出口与贮油箱进口相通。油泥分离器上部安装有支座,支座上安装着减速器和防爆电机;油(水)泵装在装置的右边。加热保温系统由电加热器和电热带及保温层组成,电热带缠绕在油泥分离器、贮油箱、贮液箱外壁,并外包保温材料层。底盘系统由底盘、车轮等组成。
上述油泥分离处理装置供给系统中的搅笼工作时底部与底盘固定在一起,拖动时,可以上移,放在底盘上。
上述油泥分离处理装置分离处理系统中的减速器输出轴与方轴相联,方轴上装有3把“S”形搅刀,搅刀由两对称螺栓固定在方轴上,且两刀刃错开一定距离,每把搅刀相差120°,搅刀下面有孔板,孔板为两半圆组成,中间由螺栓联接,孔板孔径自下而上孔径逐渐加大,并在孔板边部有一大孔,三层孔板之间大孔错开120°,孔板固定在支架上。油泥分离器上部是圆柱体,下部是圆锥体,底部装有球形排泥阀;贮油箱、贮液箱底部装有排污阀;气泵出口与油泥分离器底部相连通;油(水)泵进口分别与贮油箱、贮液箱相连通,油(水)泵出口与电加热器、贮液箱、油泥分离器相连通,并可通过输油阀将原油外输。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油泥分离处理装置,结构紧凑,便于拖动作业,适用于油(水)井作业现场的油泥(浆)处理,回收落地原油,使污泥含油量达到环保要求,年创经济效益40万元/台,并且治理了环境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图。
附图2是附图1中孔板3的腑视图。
附图3是附图1中搅刀2的腑视图。
附图4是附图1中搅刀2的A-A断面视图。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阐述如下:
附图中,1是油泥分离器,2是搅刀,3是孔板,4是支架,5是球形排泥阀,6是泥出口,7是圆锥体,8是油泥浆进口,9是车轮,10是底盘,11是进气阀,12是气泵,13是泥浆泵,14是油泥浆出口管,15是搅笼,16是进口,17是外壳,18是中心轴,19是螺旋叶片,20是出口,21是轴承,22、26是减速器,23、27是防爆电机,以上16-23各部分组成搅笼;24是进料口,25是支承座,28是方轴,29是出油口,以上2-8,24-29各部分组成油气分离器,30是滤网,31是进油口,32是出油管,33是出液管,34是泵进油阀,35是泵进水阀,36是油(水)泵,37是泵出口阀,38是进水阀,39是电加热器,40是输油阀,41是供液阀,42是供液管,43是循环阀,44是贮液箱,45、47是排污阀,46是贮油箱,48是联接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洪俊;赵贵明,未经张洪俊;赵贵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74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