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的隔间板无效
申请号: | 99248097.3 | 申请日: | 1999-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3882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7-19 |
发明(设计)人: | 田文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文正 |
主分类号: | E04B2/74 | 分类号: | E04B2/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奥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黎光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县汐止镇大同里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 隔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尤指一种隔间板。
隔间是为建筑物中做为空间区分的结构,以达到独立空间规划、隔热、隔音的效能,因此其施工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在整栋建筑物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所以隔间结构的组成良窳与否将会影响到整栋建筑物的强度及施工时间。
在常用结构之中,目前有一采用等腰三角形隔间板的结构设计(如图1所示),使经由多个等腰三角形隔间板的交错堆叠效果构成几何形体的组成,而且再于此隔间板中经由透孔供嵌条插入的程序以达到固定的目的,虽然常用结构在设计上已达到了快速嵌组的目的,然而,由于各隔间板的并置间仍是以其斜面予以接触,所以势必在组成时必须先将嵌条先行固定,因此在实施上具有下述的缺点:
一、由于常用隔间板乃是呈等腰三角形的设计,所以在并置的组成过程中极易在嵌条尚未插入时发生左右倾倒的现象,而若先行固定嵌条后再供隔间板予以固定,则每一隔间板在置放的过程中则必须耗费时间进行透孔对准嵌条穿入的程序,因此容易影响时效性。
二、常用隔间板在组成上虽然考虑到固定及灌浆的需求性,但是对于管路配线的容置空间则欠缺,因此无法实施管路隐藏的配设效果,所以施工者在埋设管路时必然要进行凿孔程序才能完成。
本创作人鉴于上述的各项缺失,深觉现有结构在创作设计上未能审慎考虑到实际实施时的需求性,以致功能效益无法完全发挥,因此遂以其多年从事创作设计的制造经验,积极研发改良,在各方条件的审慎考虑之下,终于开创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将可完全解决常用者的各项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隔间板,其可在堆叠形成隔间的过程中形成卡掣固定效果,且受力平均,可强化隔间整体强度,具有防裂、延长使用寿命的效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隔间板,其具有预设的槽道及贯通孔,直接提供钢筋、混凝土及管路容置,可加快施工作业程序。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该隔间板主要是呈类凹型块体,且于两内侧面呈倾斜外扩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下述方式进一步实现:
于其型体的周围面布设有多个槽道;而在类凹型块体中央处具有多个纵列贯通孔结构。
该隔间板具有空心部,藉由空心部以降低隔间板整体重量。
类凹型隔间板的两内侧面是以四十五度状态外扩。
使用时可以多个隔间板采取交错堆叠方式而经内侧面的接触构成导向嵌卡以组成隔间,且于隔间板的彼此堆叠接触面中由多个槽道、贯通孔形成连续空间以供钢筋、混凝土及管路予以容置构成。
从以上所述的技术方案可以明显看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隔间板,藉由隔间板为一类凹型块体设计,且于两内侧面呈倾斜外扩的状态,再于其型体的周围面布设有多个槽道设计,而在类凹型块体中央处具多个纵列贯通孔的构成,其可在实施后达到下述的有益效果:
一、由于本实用新型隔间板的块体呈一类凹型设计,且于两内侧面呈倾斜外扩的状态,所以当以多个隔间板之间予以交错堆叠时,将可于堆叠的过程中藉由两隔间板的内侧面彼此接触构成嵌卡作用,而且在相对容入时亦可经由内侧面的倾斜设计产生自动导向校正的组成效果,因此在隔间的构成上将可非常迅速完成。
二、本实用新型于隔间板的形体周围面上布设有多个槽道,且在中央处具有多个纵列贯通孔的构成,因此在布设成隔间的过程中将可供管路予以设置,所以隔间相邻两空间的管路将可同时在隔间板中达到管路分离的目的,而且在槽道及贯通孔灌浆后,将可确实达到隔间成型及防止水份渗透的效果。
三、本实用新型所构成的隔间中,由于隔间板之间乃是由内侧面的嵌卡作用造成彼此固定的限制作用(在工法上可构成托肩的效果,即上方隔间板受重压后可令垂直载重经由两隔间板的内侧面接触而改变成水平方向分布传达出,使造成强度连结作用),因此一旦受力后将可把外来的负载予以平均化分布,由各隔间板平均承受,所以可强化整体强度,具有防裂、延长使用寿命的效益。
为使能确实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及其所能达成的功能效益,以下配合附图列举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常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3:是图2的A-A断面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示意图暨槽道空间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示意图暨贯通孔空间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文正,未经田文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8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