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洗式除油烟机无效
申请号: | 99248333.6 | 申请日: | 1999-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3957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13 |
发明(设计)人: | 赖鸿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赖鸿志 |
主分类号: | B01D47/06 | 分类号: | B01D47/0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洗 油烟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油烟机,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低温水幕并配合滤网将含油的蒸气降温凝结的水洗式除油烟机。
传统的除油烟机是利用设于风扇周缘的风胃或集油盖,收集由风扇甩出的油滴,再将仍残留有许多油污的油烟随着空气排放到室外,如此除油方式不仅造成空气污染,并且会于排风管及其周围的环境形成油垢凝结的污染,进而影响其附近环境的观瞻。鉴于传统除油烟机的诸多缺弊,本发明人利用水能冷却并凝结油滴的原理,开发出台湾专利申请第八四二零零九零三号的《厨房水洗式除油烟机改良结构》,该案利用水洗方式于油烟通过除油道时,使油凝结并浮于水面,再于集油部中加以集中处理,并取得专利。
虽然前述的水洗式除油烟机,具有除油功效良好、排出的气体干净不会造成不当污染等诸多功效,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发现,该设计仍有若干缺陷有待改进,例如:
(1)占用空间过大:前述水洗式除油烟机,其内部所形成的除油道为较长且较厚的设计,容易占用太多空间且有不美观的缺点,较难适用于一般的家庭中。
(2)吸力不足:承前所述,由于风扇的吸力必须经过相当长的除油道,难免造成吸风部所产生的吸力不足,于入风口位置时更为明显。
(3)结构复杂:该除油烟机内部的构造较为复杂,且使用材料多,容易造成加工成本高及维修保养不容易的缺点。
(4)凝油导引效果不佳:该除油烟机必须于吸风部顶部增设一加热板,方可避免油污凝结于吸风部顶部的面板上,不仅影响吸风效果更会造成额外的电力消耗。
鉴于上述缺点,本发明人再创作出台湾专利申请第八五二一四三九二号的《水洗式油烟清净机》,也已取得了专利。
虽然该案已经改善了水洗式除油烟机占用空间过大、吸力不足与结构复杂等缺点。但在实际操作上仍有若干缺陷可以更精益求精,例如:
(1)冷凝效果不佳:该除油烟喷水管的喷孔进行喷水,因此,水幕只能呈现线状散布,无法达到面的要求,虽有低温挡板辅助凝油,效果仍非十分理想。
(2)滤网功能有限:该除油烟机的滤网斜设于集水槽的上方,因此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液面会慢慢地淹过滤网,使得滤网的功能大打折扣。
(3)油烟容易溢散:该除油烟机的集水槽分别设于前后,再经由导沟连通,因而使得吸风口面积大幅缩小,于使用时容易造成油烟的溢散,无形中影响了周边的环境及使用者的健康。
于是,发明人再次针对上述两种水洗式除油烟机的各项缺点及使用上的诸多不便,加以研究改进,而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风确实、结构精简且占用空间小的水洗式除油烟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水洗式除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具有后板、顶板与侧板的机体,该顶板至少设有一排气口;一位于机体下方处相对于炉具上方处形成的吸风部,该吸风部是由一导风板与一集烟板形成如倒漏斗状并包含一吸风道、一接通吸风道与排气口的排气室,该集烟板延设一具有一导水槽的导水板;以及一位于该机体下方及吸风部后方由导风板与后板连接形成的除油部,该除油部是包含有一固设于导水板下方同时位于吸风道中的W形滤网、一由导风板与后板连接成位于该除油部下方的集水槽以及一至少有一分管的注水管,其中,每一分管是连接于固设在导水槽中的喷嘴,每一喷嘴的前方则分别设有一水幕板。
所述的水洗式除油烟机,其特征在于:该集水槽的底部分别穿一排水管与一排油管,该排油管管口的高度是高于该排水管管口的高度。
所述的水洗式除油烟机,其特征在于:该喷嘴前方的水幕板是一朝W形滤网弯伸的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项优点:
1.冷凝效果佳:本实用新型将弧形水幕板设于喷嘴前方,故当喷嘴喷水时可通过水幕板的作用,因而产生朝向滤网弯曲并涵盖整片滤网范围的片状水幕,使得进入吸风道的油烟得以充分冷凝,确实达到除油效果。
2.滤网功能加倍:本实用新型的滤网是采用W形的设计,因此前后共形成四道关卡,可将油烟层层过滤,同时凝结的油渍可顺向朝着底部聚集,并经由导风板流向集水槽。
3.油烟不容易溢散:本实用新型的吸风部主要是由导风板与集烟板形成一大型的倒漏斗状,因其面积较大可顺利将油烟导入吸风道,而不容易溢散。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的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局部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侧面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赖鸿志,未经赖鸿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483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