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稻播种机的双层滚筒气吸式播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50971.8 | 申请日: | 199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4021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25 |
发明(设计)人: | 苏聪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海市农机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 |
代理公司: | 广西北海市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建中 |
地址: | 536000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稻 播种机 双层 滚筒 气吸式 播种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工厂育秧中所用的水稻播种机上的播种装置,特别是双层滚筒气吸式播种装置。
目前,用于工厂育秧的水稻播种机的播种装置,大多采用外槽轮、内槽轮式窝眼轮机械式排种装置,但播种精度不高,均匀性差,空穴率高,不能满足每穴2-3粒种子的精度要求,并且由于机械摩擦和挤压作用,易伤种。为改变这种状态,有些用户也采用了气吸式播种装置,申请号为9620432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气吸式播种装置,它由滚筒、滚筒轴及压膜轮构成,该装置适用于旱田间的播种和铺膜,不适用于工厂化水稻播种。另外《农机化研究》杂志98年第一期55页公开了“气吸精量播种装置的研究设计”该设计是采用吸种板于负压条件下吸附种子,然后移到育秧盘上方适当位置,再阻断气源气流并释放负压,种子靠自重离开吸种板落入育秧盘的种穴中。这种播种方法对工厂化播种,保护种芽,避免机械摩擦和挤压是有效的。但这种方法需要吸种板在种子盘和育秧盘之间来回移动,或种子盘和育秧盘轮换移动到吸种板下面,因而其工作只能是间歇性的,不能连续性地工作决定了其效率相对较低。另外,吸种板在吸种时,吸种孔易被碎种或杂物堵塞而造成空穴,当种子被吸种孔卡住时,靠种子的自重难于落到育秧盘种穴中而造成空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水稻双层滚筒气吸式播种装置,使工厂化水稻播种能连续地进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这样的措施:水稻播种机的双层滚筒气吸式播种装置,主要由链轮、与链轮紧固并随链轮转动而转动的有规律地分布有吸气孔的滚筒体及轴向贯穿滚筒的真空管组成,在滚筒体外表面紧裹着一层分布有吸种孔并与滚筒体上的吸气孔相对应的外滚筒,在滚筒内腔的正下方设置有一个与滚筒内腔隔绝而与气源连通的落种室。
采取上述措施的本实用新型,在滚筒内腔中的真空管通过气孔与滚筒内腔连通,在抽风装置的作用下,滚筒内腔形成负压,当滚筒随着链轮转动而经过种子斗时,外滚筒上的吸种孔吸附着种子,滚筒体最下端的吸气孔经过落种室时,在气压和种子自重的作用下,种子落到育秧盘的种穴中。本实用新型的滚筒体随着链轮不断转动,连续播种,工作效率高,可达到500盘/小时;本实用新型滚筒的双层结构,有效地避免了碎种和其它杂物引起的堵塞,降低空穴率,使空穴率降至5%以下,1-4粒种子入穴率大于90%;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气吸式作业方式避免了对种芽的伤害;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施工艺简易,造价低,能满足不同水稻品种的农艺要求。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示图;
图3是图2的左视局部剖示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如上述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由链轮1、滚筒体2和真空管3组成。链轮1与滚筒体2紧固,滚筒体2随链轮1转动而转动,滚筒体2为圆筒状,其壁上有规律地分布着众多吸气孔4,吸气孔4为漏斗状,在滚筒体2的外表面紧裹着一层由薄金属片做成的外滚筒5,外滚筒5的厚度为0.1-0.2mm,外滚筒5上分布着众多吸种孔6,吸种孔6与吸气孔4相对应,吸种孔6的孔径为1.2-2.0mm;真空管3轴向贯穿滚筒体2,链轮1和滚筒体2绕真空管3旋转,真空管3一端与抽风装置连通,设置有一个气阀9,由控制柄10控制,用于控制滚筒内腔8负压的大小,在真空管3的壁上有气孔7与滚筒内腔8导通;真空管3的另一端设置有进气管接头11,进气管接头11的外端与气源相接,里端通过气管12与落种室13连通,落种室13通过定位栓18固定在真空管3上滚筒内腔8的正下方,不随滚筒体2转动,是一个室体与滚筒体2内壁密封而形成的窄长并与滚筒内腔8隔绝的空腔,通过弹簧14将其室体压向滚筒体2的内壁正下方,在工作时滚筒内腔8内是负压,而落种室13内是正压;滚筒体2与真空管3的配合通过真空管3两端的密封圈15-1和15-2密封。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参考图,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育秧盘17在输送链条16的带动下向滚筒体2方向前进,链条16的节距与育秧盘17的种穴穴距相等,链条16传动链轮1,滚筒体2随着链轮1转动,此时抽风装置通过真空管3向外抽风而使滚筒内腔8形成负压,当滚筒体2转到种子斗19方向时,滚筒内腔8内的负压使吸种孔6处吸附着种子,滚筒体2继续转动,转动到正下方,与此同时,气源通过进气管接头11和气管12向落种室13加压,在气压和种子自重的作用下,种子准确落入育秧盘17的种穴中,因为链条16的节距与育秧盘17的种穴穴距是相等的,所以外滚筒5的旋转速度与育秧盘17的平移速度相匹配,外滚筒5转动一周时,育秧盘17刚好走完一个行程,因此,当滚筒体2不断转动,育秧盘17不断前进时,播种就连续不断地进行,直至结束播种过程。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还可以通过控制柄10控制汽阀9,调整滚筒内腔8内的负压,通过调整滚筒内腔8内负压的大小控制吸种孔6一次吸种的数量,以满足水稻不同品种的农艺要求。本实用新型的滚筒体2和外滚筒5形成双层结构,外滚筒5壁薄而滚筒体2壁厚,吸气孔4的孔径大于吸种孔6的孔径且设计成漏斗状,一旦杂物进入,就很容易被吸进去,并快速越过漏斗状吸气孔4被吸出外面,从而避免杂物堵塞,降低播种空穴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海市农机化研究所,未经北海市农机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09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