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控消声止回阀无效
申请号: | 99253365.1 | 申请日: | 1999-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399577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庆 |
主分类号: | F16K15/18 | 分类号: | F16K15/18;F16K4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健 |
地址: | 410200***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控 消声 止回阀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离心泵出口完全消除液体击的自控消声止回阀,特别涉及一种无需外动力就能实现自动控制及密封止回后仍继续消除多次液体击的自控消声止回阀。
现有的已为人公知的消声止回阀是由阀瓣、阻尼器、连接管路及阀体构成,它是如下所述地进行工作的,此阀在关闭前压力液体已通过连接管进入慢闭装置,而使阻尼器伸出,处于慢闭的预设工况,当停泵时,回流液体使阀瓣迅速关闭、并迅速击在阻尼器上,由此实现慢闭,进而达到消声效果,但由于其阻尼器与阀瓣的开启没有联锁,有时阻尼器在打开时仍未能动作,从而达不到慢闭效果,由于其阻尼器的工作行程与回流液体压相对应,故当工况发生变化时,其阻尼需要不断地进行调节,否则,泵会产生反转及严重的液体击现象,存在着严重的事故隐患,影响供液体安全性及自动化供液体程度,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控消声止回阀,它是不仅能消除多次击,而且实现开泵后的自动控制及关泵时自动防止液体的回流的自控消声止回阀。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自控消声止回阀包括阀体、阀芯。该阀体由上阀盖、下阀盖、活塞缸、主阀体、连接螺栓、第1外旁通路部件、第2外旁通路部件构成,其上阀盖、下阀盖、活塞缸及主阀体通过其各自的周缘之间依次相对接而被叠积,并由上述连接螺栓将它们连接为一体,各对接处处于密封状态。上述上阀体的面向阀内部的一侧向与其相对的另一侧凹入而形成为锅状,在其装在阀体上时,其周缘部与下阀体的周缘部间夹着膜片相对接,上述下阀盖形成为平底锅状,其开口朝向上阀盖凹入侧,其下阀盖底壁的中心部开设台阶通孔,该孔用于嵌合阀芯的与阀杆相配合的密封套,下阀盖的底部周缘底面座落在圆筒状活塞缸上端面的周缘部上,该活塞缸的下周缘部座落在主阀体的中心开口的周缘部上,两者的周缘部相对接。上述主阀体具有进液口、出液口及中部开口,中部开口的轴线与活塞缸的轴线重合,上述进液口、出液口开口于主阀体的侧周面上,上述进液口、出液口、中部开口彼此间相连通。上述阀芯包括:一对衬板、膜片、密封套、阀杆、弹簧、活塞、小阀瓣、渐闭阀瓣座、大阀瓣、渐闭弹簧、阀瓣座、螺母。上述一对衬板以中间夹紧着膜片的形式由螺母固定在阀杆的上端部,该膜片将上述控制室分隔为上、下两密闭的控制室,阀杆可相对密封套自由滑动地穿过上述密封套的中心孔,上述密封套与同它相配合的阀杆周面之间为密封性配合,从而使上述下控制室中的控制液体不会从封密套孔中泄漏。上述活塞由其中心孔可自滑动地穿套在阀杆上,在其中心孔的内表面上镶嵌着密封环,借助该密封环使活塞中心孔与阀杆之间密封,上述活塞的外周面与活塞缸的内周侧面相配合并可相对该活塞缸的内周侧面轴向自由滑动,该活塞外周面与活塞缸内周面之间由镶嵌在活塞外周面上的密封环密封着。在上述密封套的下端面和上述活塞上端面之间夹着穿套在阀杆上的弹簧。在阀杆的下中部穿设固定着小阀瓣,该小阀瓣的下端面覆盖着渐闭阀瓣座的外周壁的上端面,在渐闭阀瓣座外周面和中心孔之间沿上下方向开设着通孔,渐闭阀瓣座由其中心孔穿设在阀杆的中下部上,并可相对阀杆上下自由滑动,在渐闭阀瓣座的外周面上嵌合固定着大阀瓣,该大阀瓣的下端面通过密封圈抵接在阀瓣座的周缘上端面上,该阀瓣座形成为中心向下凸的形状,在其中心部开设着中心孔,在其中心孔和外周面之间沿上下方向开设着多个通孔,该阀座通过其外周面嵌合固定于主阀体的中部开口内周面上,在大阀瓣和阀瓣座之间夹设着穿在阀杆上的渐闭弹簧,阀杆可相对阀瓣座的中心孔自由滑动。在上阀盖与主阀体之间连接设置着第1外旁通路部件,该第1外旁通路部件由旁通管和截止阀构成,在旁通管的中间部设置着截止阀,该旁通管的上端与控制室上室相连通,下端与主阀体的进口部内部相连通。在下阀盖与主阀体进口部之间连接设置着第2外旁通路部件,该第2外旁通路部件由旁通管和截止阀、针阀、止回阀构成,该旁通管的上端与设在下阀盖的通孔相连接,从而与控制室下室相连通,下端与开设在主阀体进口部侧壁上的通孔相连接,从而与主阀体进口部内部连通。在旁通管中间部设置有截止阀、止回阀、针阀,该针阀与止回阀并联后再与截止阀串联地设置在该旁通管中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庆,未经刘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33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密码控制阀门
- 下一篇:潜艇主推进电机晶体管励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