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芯模具无效
申请号: | 99255321.0 | 申请日: | 1999-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4230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14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祯;相正北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德祯;相正北 |
主分类号: | B29C33/00 | 分类号: | B29C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1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无充气塑料膜筒带立体成形加工用的内芯模具。
目前国内已有的设备在对塑料膜筒带进行立体成形加工时,是在塑料膜筒带内充气后再对塑料膜筒带进行立体成形加工,在塑料膜筒带内充气进行立体成形加工存在以下缺点:1、必须配备一套充气装置,这样不但增加购置设备的价值而且多占用生产场地;2、对筒带防漏气性要求很高,因为一旦出现漏气必须停机查找泄漏处和截料,然后进行充气,直到不漏气为止,既浪费时间又浪费原材料,相当麻烦;3、塑料膜筒带有弹性,很难撑握充气量,超量爆破了,少量不足难以加工,特别是对热粘合筒带的加工更是困难费事;4、塑料膜筒带充气后形如圆圆滚滚的圆柱体,随着拉动产生不稳定的波动,很难准确调版,图面发生错位,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内芯模具,它能在无充气状态下对塑料膜筒带进行立体成形加工,而且能提高成形产品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芯模具包括模头和模尾,模尾两侧有凹槽,模尾的一端与一轴座固定在一起,联接轴的一头固定在该轴座中;模头的圆端面与另一轴座固定在一起,该轴座中设置有轴承,联接轴的另一端与该轴承相配合联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内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芯模具包括模头和模尾,模尾靠近模头的一端为一圆台体,逐渐变为方形,然后在另一端形成一楔形,模尾在方形至楔形端部之间的两侧设置有凹槽,凹槽为“V”形槽,而且从方形部分向模尾楔端逐渐变窄变深,模尾圆台体的圆端面与轴座固定在一起,联接轴的一头固定在该轴座中;模头形如一个圆头大楔,模头楔端的两楔面汇交成一条直线,模头靠近模尾的圆端面与另一轴座固定在一起,该轴座中设置有轴承,联接轴的另一头与轴承相配合联接。
本实用新型也可以这样实现,一种内芯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芯模具包括模头和模尾,模尾采用两块模板,在两块模板的中间设置有支撑物,两块模板之间形成凹槽,凹槽从靠近模头的一端向远离模头的另一端逐渐变窄,模尾的靠近模头的一端与一轴座固定在一起;模头由两模板组成,在两模板之间设置有支撑物,两块模板远离模尾的一端形成一楔形,模头靠近模尾的一端与另一轴座固定在一起,该轴座内装有可以转动的轴,该转轴插入与模尾固定在一起的轴座中,并与该轴座固定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2、由于在模具中设有轴承或转轴,在对塑料膜筒带进行立体成形加工时,模头能根据塑料膜筒带上的版面灵活地转动,从而能提高加工成形产品的质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俯视图。
由图1和图2可知,本实用新型模尾1靠近模头7的一端为一圆台柱体,逐渐变为方形,然后在远离模头7的另一端形成一楔形,在模尾1的方形至楔形端之间的两侧设置有凹槽2,凹槽2为“V”形槽,而且从方形部分向楔形端部是逐渐变窄变深,模尾1圆台柱体的圆端面与轴座3固定在一起,联接轴4的一头固定在该轴座3中;模头7形如一个圆头大楔,模头7楔端的两楔面汇交成一条直线,模头7的圆端面与另一轴座6固定在一起,该轴座6中设置有轴承5,联接轴4的另一头与轴承5相配合联接,模头7可以绕着轴承5转动。在加工塑料膜筒带时,如图1所示,模头7绕着轴承5转动90°角度,将内芯模具的模头7朝下,模尾1朝上,从模头7装入塑料膜筒带内,再从模尾1把塑料膜筒带拉出,然后将刹边刀插入模尾1两侧的凹槽2内,由于凹槽2从方形部分向楔形端部是逐渐变窄变深,可以更好地对塑料膜筒带进行成形加工,调整立体成形图面,能迅速调节版面和确定尺寸变动误差即可进入正常运转生产,塑料膜筒带在刹边刀和凹槽2的作用下迅速成形,加工成所需要的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德祯;相正北,未经刘德祯;相正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53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