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型的自行车把手无效
申请号: | 99255440.3 | 申请日: | 1999-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4047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玉龙 |
主分类号: | B62K21/12 | 分类号: | B62K2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朝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自行车 把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特把一种改进型的自行车把手。
常用的自行车把手大体分三种构型,第一种构型如图1所示,其为一体成型的管状体,中段21稍呈弯折状,组接于把手竖管的前束头内,两侧段22为平直的握管;第二种构型如图2所示,其两把手握管31的弯折端311的末端插入于中间固定管32的两端321内焊接,另有辅助管33的两端331焊接于把手握管31的弯折部;第三种构型如图3所示,其与第二种构型其中相同,区别仅在于中间固定管32’的两端321’插入于两把手握管31’末端311’内焊接,其主要缺陷在于,由于自行车把手竖管的前束头的内径通常为22.2-28.6mm之间,故使自行车把手的中段21及固定管32和32’的直径必须与之相配,使握管22、31和31’的管径亦比较小,强度较低,使用中双手握持的力量完全由弯折处承受应力,故必须对其加以改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的自行车把手,将中间固定管设计成中间细两端粗的结构,增加握管的直径,克服现有技术的弊端,达到提升自行车把手的结构强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型的自行车把手,包括中间固定管的两端固接两把手握管,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管的中段的管径为配合把手竖管的前束头的细管,而其两端的管径为配合两把手握管的粗管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优点是可方便地视需要增加把手握管的直径,提升自行车把手的结构强度。
下面结合较佳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说明。
图1为常用自行车把手的第一种构型的示意图;
图2为常用自行车把手的第二种构型的示意图,
图3为常用自行车把手的第三种构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
参阅图4,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把手4包括中间固定管41的两端固接两把手握管42,其特征在于该固定管41的中段411的管径为配合把手竖管的前束头的细管,而其两端412的管径为配合两把手握管42的粗管的结构。如此该自行车把手4可方便地组装于自行车把手竖管的前束头内,其两端可视需要加大两把手握管42的直径,增加自行车把手4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两把手握管42为平直造型,其头端421插入中间固定管41的两端粗径部412内焊接固定。实施例2
参阅图5,本实施例中,两把手握管42为微弯造型,其他构造同实施例1,故不重述。实施例3
参阅图6,本实施例中,中间固定管41的两端粗径部412的上侧插入两把手握管42的头端421下侧焊接固定,其他构造同实施例1,故不重述。实施例4
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两把手握管42呈弯折型,其头端421插入中间固定管41的两端粗径部412的上侧焊接固定,在两把手握管42的弯折部422之间固接辅助管5,达到增加牢固性的作用。实施例5
参阅图8,本实施例中,中间固定管41的两端412插入两把手握管42的头端421的侧面焊接,其他构造同实施例4,故不重述。实施例6
参阅图9,本实施例中,弯折型的两把手竖管42的头端421插入中间固定管41的两端粗径部412的上侧焊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玉龙,未经李玉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54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直接粘贴在墙上使用的金属复合层黑(白)板
- 下一篇:新坐便器缓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