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随车充气机的气管装置无效
申请号: | 99255486.1 | 申请日: | 1999-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4283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5-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启明 |
主分类号: | B60C23/10 | 分类号: | B60C23/10 |
代理公司: | 吉林省吉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大珠 |
地址: | 台湾省台北***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气 气管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类,特别涉及一种随车充气机的气管装置。
目前中小型随车携带式电气机,所连设的气管总成,均以单向结构,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其结构元件主要是由抵合胶圈(A1)、中空芯(A2)、气嘴螺套(A3)、箍紧圈(A4)及气管(A5)等元件所构成,其中气管总成(A10)对于轮胎充气原理及操作上大致为充气时,先将轮胎气嘴帽取下,以气嘴螺套(A3)螺合于轮胎气嘴的外螺套上,此时,气嘴螺套(A3)的锁入,即同时将中空芯(A2)往前推移,直接压合于轮胎气嘴内的气芯,并藉由前方抵合胶圈(A1)以压密定位方式,将气芯推压产生开启的状态,而充气机活塞运转所造成的压缩空气,即经由气管(A5)的输送,供轮胎充气用;在充气过程中,有可能因外在因素或稍有疏忽,即造成充气标准过高(充气机均配有压力表可供检视),此时要恢复胎压的标准值,就要泄放空气,只有将气管总成(A10)从轮胎气嘴上拔除,以指尖状异物刺压气嘴气芯,使胎内压缩空气排出,降低胎压,这种操作不仅费力,而且在气管总成(A10)于轮胎上拔除后,即同时丧失压力表检视的功能,所以在操作上只能大约泄气,势必造成胎压泄放过多或过少的现象,若泄气过多,造成胎压不足,需重新再次充气,若泄气过少,则胎压仍然过高,必要导致行车不安全、造成隐患,其次易造成轮胎气嘴破损或是操作者手指甲受伤,并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及实施上的多重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随车携带式充气机气管总成存在的缺欠,提供一种随车充气机的气管装置,它是以简易的操作方式,可达到充气及泄气双向的功能,即在不需拔卸气管的条件下,能快速使胎压达致标准值。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随车充气机的气管装置,它是由一抵合胶圈、中空芯、气嘴螺套、承接螺、止漏圈、张力簧、嵌合阀管、阀管胶圈、后螺套、箍紧圈及气管等元件所构成,其中以承接螺、张力簧、嵌合阀管、阀管胶圈及后螺套等元件相互配合下,构成以簧力为特性的双向阀门结构;在正常情况下,该簧力阀门为处于关闭的状态,专供轮胎充气操作实施使用,当需泄压时,则可施以最简易往前推移气管,使嵌合阀管往前位移后,即形成为开启状态,使具压力的空气,快速经由中空芯导入后螺套,并由其尾孔排出,达到泄放的目的,既方便、又安全、快速、准确。
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实施例:
图1为常见的充气机的气管总成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常见的充气机的气管总成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实施动作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泄气实施动作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1)为抵合胶圈、(2)为中空芯、(3)为气嘴螺套、(4)为承接螺、(5)为止漏圈、(6)为张力簧、(7)为嵌合阀管、(8)为阀管胶圈、(9)为后螺套、(10)为箍紧圈、(11)为气管、(21)为缘边、(22)为唇部、(23)为外螺纹、(31)为尾孔、(41)为内螺孔、(42)为外螺纹、(70)为中空管体、(71)为阀盘、(72)为嵌合部、(91)为螺纹、(92)为尾孔、(100)为气管总成、(A)为泄压固定装置、(A6)为定位凸点、(A7)为点槽、(A1)为抵合胶圈、(A2)为中空芯、(A3)为气嘴螺套、(A4)为箍紧圈、(A5)为气管、(A10)为气管总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启明,未经陈启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54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热调节龙头芯子
- 下一篇:双向无磨损硬密封球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