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流叶栅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99255762.3 | 申请日: | 1999-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3985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27 |
发明(设计)人: | 姜鸿安;张益;孙涛;金坚;李金贵;崔文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通用能源动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08 | 分类号: | F23C10/08 |
代理公司: | 三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厚刚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流叶栅 分离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部件,具体是一种旋流叶栅分离器。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烧效率高,煤种适应性广、有害气体排放浓度低等优点,因而循环流化床锅炉得到迅速发展。将灰粒从烟尘中分离的分离器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一个重要部件。目前使用的分离器有多种形式,主要的有高温旋风分离器和惯性分离器。高温旋风分离器效率高,但体积庞大,一次性投资大;惯性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受气流速度、灰尘颗粒度及烟气温度影响较大,分离效率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目前使用的高温旋风分离器体积庞大,一次性投资大,惯性分离器的分离效率受气流速度、灰尘颗粒度及烟气温度影响较大,分离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体积小、安装方便、可组合使用的旋流叶栅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旋流叶栅分离器包括筒体、导流体、旋风子、叶栅、挡环、排气管、灰通道、排灰口。旋风子、叶栅均装于筒体内,且旋风子装于叶栅上部。导流体装于旋风子上部。排气管装于叶栅下部。灰通道位于筒体的下部。挡环安装于叶栅的下端,周边与筒体之间留有间隙。
旋风子由中心筒与叶片构成。叶片呈螺旋状,沿中心筒周向均布,并固定在中心筒上。
叶栅由叶栅片和上、下支承环构成。叶栅片在筒体内沿周向均布。叶栅片的上端固定在上支承环上。叶栅片的下端固定在下支承环上。
叶栅可以呈圆柱形,也可以呈圆锥形。
安装时,将多个旋流叶栅分离器在同一平面内排列。当含尘烟气经导流体通过旋风子时,粗颗粒在旋风子的螺旋形叶片作用下产生离心力,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首先被分离下来。烟气通过叶栅时,较细的灰粒进一步撞击叶栅的叶栅片上,并被分离下来。分离下来的全部灰粒均沿筒体内壁滑下,经过挡环与筒体之间的间隙进入灰通道,由排灰口排出,从而实现灰气分离。经分离的洁净烟气由排气管排出,进入锅炉尾气烟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体积小,安装方便,可以根据需要组合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旋流叶栅分离器的构造图;
图2是图1的A-A放大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放大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所示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旋流叶栅分离器包括筒体5、导流体1、旋风子2、叶栅3、挡环4、排气管6、灰通道7、排灰口8。旋风予2、叶栅3均装于筒体5内,且旋风子2固定于叶栅3上部。导流体1装于旋风子2的上部。排气管6装于叶栅3的下部。灰通道7位于筒体5的下部。挡环4安装于叶栅3下端,周边与筒体5之间留有间隙。
如图2所示,旋风子2由中心筒12与叶片13构成。叶片13呈螺旋状,沿中心筒12周向均布,并固定在中心筒12上。
如图3所示,叶栅3由叶栅片10和上支承环11、下支承环9构成。叶栅片10在筒体5内沿周向均布。叶栅片10的上端固定在上支承环11上。叶栅片10的下端固定在下支承环9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通用能源动力公司,未经北京通用能源动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57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探察镜
- 下一篇:带手电筒功能的移动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