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压无刷直流电动机无效
申请号: | 99256035.7 | 申请日: | 1999-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4020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18 |
发明(设计)人: | 范毅;张怀国;刘继辉;秦乃军;林信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23/66 | 分类号: | H02K23/66;H02K2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1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直流电动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置式无刷直流电动机,特别是指一种采用一次性塑封转子的外转子型低压无刷直流电动机。
现市售外转子电机一般采用注铝转子,加工中需有配套的铝压铸机,加工工序路线为冲压转子冲片、转子冲片叠压成型、高温注铝、车削加工,该工序虽传统、可靠,但效率较低、加工工艺复杂,与现代化工厂进行大批量生产不相匹配,尤其高温注铝时,高温和生产环境对人的身体影响很大,属于高强度作业。在传统电机结构中,定子通常采用机座上定位,然后将端盖通过螺丝固定,该方法虽然稳定,但对于小功率电机显得粗笨,不利于小型化;而端盖与铁芯间采用过盈配合,将铁芯压入端盖中,使安装和拆卸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可充分满足大批量生产要求、装配容易,加工工序工艺得到简化的一次性塑封转子的外转子型低压无刷直流电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低压无刷直流电动机采用了如下结构,包括电动机端盖、位于机内的定子、外转子、以内置方式固定在机壳上的PC控制电路,其围绕定子旋转的外转子采用一体化结构,通过塑封技术将转子轴与永磁体转子塑封在一起,转子体呈杯状,中心处有凸出的轴套。被外转子围绕的定子的铁芯,被放入端盖凹槽内,与端盖扣铆在一起。而端盖包括前端盖、后端盖,前端盖在端盖边缘留有与后端盖上的凸起配合的、凹凸不平的工艺搭扣。端盖上有用于安装内置PC控制电路板的、冲压成型的定位凸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转子用注塑机一次性直接成型,加工精度高,大为降低了转子重量,高同轴度使转子的外圆跳动得到充分的控制;简化了工序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满足了大批量生产的要求;结构紧凑、整机厚度小,端盖之间直接对合,省略了电机壳体,铁芯直接装配在端盖上,与端盖之间安装、拆卸方便,减少了装配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既降低了成本,又便于加工和维护,并提高了运行可靠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主视示意图;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子及转子轴的装配主视示意图;附图3(1)是本实用新型的前端盖全剖侧视示意图,(2)是前端盖工艺搭扣的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4(1)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端盖主视示意图,(2)是后端盖上供安装线路板的凸台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铁芯形状示意图;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端盖与铁芯装配示意图;附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后端盖与线路板安装示意图。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包括杯状永磁体转子1,转子中心的转子轴14,转子轴通过固定在前后端盖中部的轴承5定位,被转子围绕的定子2,定子扣铆在端盖上,前端盖12与后端盖4借助搭扣直接锁紧,在后端盖的内侧凸台上装有用螺钉9固定的PC板8,PC板上有霍尔元件10。为保证正常运转,在轴承处装有轴用挡圈7和平垫圈6、波形弹簧垫圈13,另在前后端盖上套有防振橡胶圈3,以及电源线11。
本实用新型采用内置驱动方式。使用时,内置PC板通以直流电后,借助霍尔元件感应永磁体转子位置来控制板上六个功放管,使之轮流际通,达到定子绕组换相形成旋转磁场的目的。设计时,在前端盖边缘留有与后盖上的凸起配合的凹凸不平的工艺搭扣,该配合是便于装配的间隙配合,要装配后用专用工装扣铆,既便于操作,又提高了生产效率;铁芯与端盖采用铆压方式,即将铁芯放入端盖凹槽后扣铆,使铁芯与端盖固定。在无刷直流电机中,线路板的位置是电机运行的关键,线路板的位置不正确将导致霍尔元件与永磁体转子的位置不正确,因而电路无法工作。在本实用新型中用螺钉将线路板固定在后端盖上,不仅结构简单、连接可靠,而且通过端盖和线路板的机械定位,使线路板定位精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60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