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钢绳快卸防转球无效
申请号: | 99256223.6 | 申请日: | 1999-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425236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3-28 |
发明(设计)人: | 朱国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国伟 |
主分类号: | F16G11/04 | 分类号: | F16G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44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钢绳快卸防转球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多功能钢绳快卸防转球,它具有安装方便、结构简单、价格低廉、钢绳重复使用、安全可靠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货物的装卸领域。
目前,该领域内的普通产品上半部份都有卸扣、夹马、绳套等系列配件,它价格昂贵、操作烦锁、费时费劲、浪费严重、工效太低、可靠性差、隐患较多。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的不足而专门设计的一种多功能钢绳快卸防转球,它取消了原有的所有配件,只要将钢绳穿入防转球中便可安全可靠使用,价格是同类产品的二分之一,操作起来省时省力,钢绳一旦有断股,只要在不良处截断,又可重复穿入使用,工效可提高60%,总成本可降低80%。该实用新型得到权威机构的试验合格报告,在国内五大港口试用中获得广泛好评,显著提高了用户的经济效益。
上述的发明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钢绳快卸防转球,有球上壳、球下体和受力钩组成。球上壳上部设有壳孔、下部有壳丝、内部放置活动的活栓,钢绳经过壳孔穿入后贴绕在活栓上,再经过壳孔穿出。一旦钢绳受力,由于钢绳和活栓之间产生作用与反作用力,使钢绳无法从球上壳中脱出,反而越来越紧,省去了卸扣、夹马和绳套等配件。球下体上部有体帽,壳丝旋入体帽中。其体帽下依次设有放置上轴承的上槽、力肩和放置下轴承的下槽。受力钩上端有钩丝、钩帽和钩肩,穿入球下体的上轴承、力肩、下轴承的孔中,并在钩丝上拧紧钩帽即可。其中钩肩起到稳固下轴承的作用。防转球采用合金钢材质。当该实用新型不吊装物品前,受力钩可以360°旋转,一旦受力,上轴承被卡磨住,无法转动,起到防转的安全作用。
以下将结合有附图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按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外形图。
图2为本防转球剖面分解图。
在图1中本多功能钢绳快卸防转球用1表示,钢绳用2表示。正如图2分解所示,球上壳3上部有壳孔33,内部放置活动的活栓32。钢绳2经过壳孔33穿入并贴绕在活栓32上,再从壳孔33中穿出。钢绳2一旦受力,钢绳2与活栓32之间立即产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钢绳2与球上壳3之间就被牢牢固定住不脱落。如钢绳2出现断股和损坏,只要在不良处截断,再次穿入和穿出便可重复使用,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省时省力,省去了卸扣、夹马和绳套等烦锁配件,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效。球上壳3下部制有壳丝31,用于连接球下体4。球下体4上部有体帽41,球上壳3通过壳丝31拧入球下体4的体帽41中即可完成连接工作。体帽41下依次设有放置上轴承6的上槽42,力肩43起到托住上轴承6和承受被吊重物的作用,其下槽44放置下轴承61。受力钩5上端制有钩丝51、钩帽52、中间有钩肩53。将受力钩5穿入上槽42里的上轴承6、力肩43及下槽44里的下轴承61的中间孔中,并将钩帽52拧紧在钩丝51上即可。其中钩肩53起到托住下轴承61的作用。当受力钩5不受力时,可360°旋转,一旦受力钩5受到重力,上轴承6被卡磨住,而无法转动,起到防转之安全作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制成的一种多功能钢绳快卸防转球1,与普通防转球相比,工效提高60%,总成本降低80%,而且省去诸多配件,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安全可靠,在锦州和龙口等五大港口试用中,受到用户一致好评。铁道部戚墅堰机车车辆工艺研究所依据GB3077-88合金结构钢技术条件文件对该实用新型进行了五倍额定负荷的拉力检测,结果为:钢丝绳2未断裂、未拉出、防转球1未变形,出具了“强字第106号”合格报告。
本实用新型已经以实用施例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制。在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按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可作出多种修改和改进,但这些都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规定的精神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多功能钢绳快卸防转之作用,是一项国际国内尚未开发使用的新技术,其显著的操作方便和省时省力及安全可靠的优势,必将在货物装卸领域发挥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产生越来越大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国伟,未经朱国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62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