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捷式负压选择培养仪无效
申请号: | 99256242.2 | 申请日: | 199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026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仁荣;梁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12 | 分类号: | C12M1/12;C12Q1/04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柯 |
地址: | 330006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捷 式负压 选择 培养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生物或酶的繁殖和培养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病原体分析的便捷式负压选择培养仪。
在现代医学科研和临床治疗领域常常要使用微生物的培养装置来分析,研究某些微生物是否存在或寻找致病的原因,进而诊断疾病,对症治疗。如作为非淋病性尿道炎的致病因素“支原体”是一种重要的病原体,目前其诊断方法通常仍是传统的液——固体两步培养法,即是先将采集的标本置入盛有液体营养液的试管中培养、繁殖,然后再移植至固体培养基中培养、繁殖,观察并选择典型菌落进行镜检,最后进行生化鉴别,确定诊断。这种经典的诊断方法及设置操作繁杂且条件要求苛刻,不便于搬移,耗费时间及其它辅助材料,而且由于需要数次转接种,极易被污染,进而导致分析、观察的准确率降低,甚至产生误诊。特别是它不能适应量大面广的临床检测,快速诊断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结构科学、合理,便于携带,操作简便,省时快捷,节约辅助材料,无需多次转接种,不受环境、条件影响又不易被污染因而选择性强,分析、判断准确率高,检测、诊断迅速的便捷式负压选择培养仪。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实施下列技术方案来达到:在内部装有过滤元件的连接套两端分别套接有圆柱形培养管,该圆柱形培养管中分别设有带连杆的柱形活塞,连杆分别穿过培养管封闭的末端向外延伸,所述的培养管末端还套接有密封帽。在两个带连杆的柱形活塞中,至少有一个连杆与柱形活塞以活动方式相连接,该柱形活塞轴心处开有一轴向导流孔。为了获得更佳的使用效果,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进一步采用下列技术措施:在培养管封闭的末端内侧设置一环形凸缘,柱形活塞相对应面上开设上环形凹槽,当它们紧密配合时将会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所述培养管末端的外侧也可开设锥形凹槽,连杆外侧远端相对应处设有锥形凸片,它们的密切配合也能起到更好的密封作用;在上述连接套中所安放的过滤元件以玻璃砂芯片为佳,它便于安装和清洗,选择过滤效果也较好。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在一内部装有玻璃砂芯片1的连接套2两端分别以螺纹连接方式套接有圆柱形的上培养管3和下培养管1,其中分别装有带上连杆5及下连杆6的圆柱形密封上活塞7和下活塞8,上连杆5和下连杆6分别穿过其封闭的上培养管3和下培养管4末端向外延伸,并在上、下培养管3和4的末端分别设有与其螺纹相连接的上密封帽9和下密封帽10。其中上连杆5及下连杆6分别与上活塞7及下活塞8均以螺纹活动连接,且在上活塞7的轴心处还开有一个轴向的导流孔11。在上、下培养管3和4的末端内侧分别设有圆环凸缘12,其外侧分别开设圆锥形凹槽13,上、下活塞7和8以及上、下连杆5和6的相对应面或相对应处分别开设有圆环形凹槽14和设有圆锥形凸片15,它们分别与上述圆环形凸缘12和圆锥形凹槽13相对应,相互密切配合。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产品进行选择培养分析时,在上、下培养管3和4中上、下活塞7和8的上部空腔内分别注入支原体培养液和鉴别培养液,并将标本沿上连杆5注入上培养管3内的培养液中,盖上且旋紧上密封帽9,进行恒温培养。然后,打开上密封帽9并旋转上连杆5将其退出,培养液经导流孔11和玻璃砂芯片1的过滤除菌而进入下培养管4的鉴别培养液中。此时,通过向下抽拉下连杆6并将其旋转退出,使下培养管4中产生负压而加速过滤操作。最后,盖上并旋紧下密封帽10进行恒温培养,通过培养后的显色变化来分析、判断检验结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科学、合理,便于携带,操作简便,省时快捷,节约辅助材料,无需多次转接种,不受环境,条件影响又不易被污染,选择性强,分析、判断准确率高,检测、诊断迅速等特点,尤其适合广大基层卫生单位进行量大面广的疾病普查,临床检验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未经江西省医学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62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