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移动式集装箱检测系统的门框式扫描车结构无效
申请号: | 99256846.3 | 申请日: | 1999-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4030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0-10-25 |
发明(设计)人: | 高文焕;吴万龙;陈志强;李荐民;李元景;刘以农;李君利;程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3/083 | 分类号: | G01N23/08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式 集装箱 检测 系统 门框 扫描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式集装箱检测系统,特别是移动式集装箱检测系统的扫描车。
现有技术中,自90年代初开始有拖动式集装箱检测系统问世,如德国海曼公司和英国宇航公司生产的大型集装箱检测系统。它们是在一幢能屏蔽射线的检测通道内,装有固定不动的、能产生高能X射线的辐射源和能接收穿过集装箱X射线的阵列探测器,用专用的拖动设备将装有集装箱的车辆拖过检测通道,集装箱在X射线束中通过时,透过集装箱的X射线传到探测器中,根据其强度变化,反映箱中所装物体的密度分布,并将射线强度变换成图像灰度,即可获得箱内所装物体的透视图像。这种检测系统,其检测通道长度至少需要60米,外部两端占地长度至少各40米,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拖动系统,占地面积相当于一个足球场。仅拖动系统和相关建筑物就须耗资1500多万元。而且此种户内外运行的系统容易出故障,每年维修费用就高达上百万元。为此中国专利ZL95103044.2公开了一种名称为《自扫描式大型物体辐射检测系统》,该系统包括辐射源、准直塔、探测塔、轨道和扫描龙门。辐射源置于轨道上作往复运动,准直塔和探测塔置于另一组轨道上,并与辐射源一起,由伺服电机带动作同步运动。被测大型物体置于准直塔轨道和探测塔轨道之间,来自辐射源的射线通过准直塔,透过集装箱后进入探测塔的阵列探测器,探测器接收射线而输出电荷,变换成数码后传输到图像工作站。这种检测系统与上述的检测系统相比,虽然具有占地面积较小、成本低、易维护的优点。但由于检测装置中的探测器都是装在固定的探测架或探测塔中,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占地空间大的问题。另外也不能实现异地移动随机检测。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海关检测的、移动式集装箱检测系统的门框式扫描车。使用它不仅可以做到异地移动随机检测、不占用固定的检测空间,而且可以节省固定检测场地的投资。
为了达到上述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如下方式实现:移动式集装箱检测系统的门框式扫描车,它包括装有带探测器的水平臂和垂直臂、辐射源及带横向行走轮的拖车架。其结构特点是:所述拖车架为左右两部,各部拖车架上分别铺设左底板和右底板。左底板内侧端固定竖支架。右底板内侧端连接固定垂直臂。垂直臂的上端内侧固定水平臂,水平臂又由竖支架固定并向竖支架外侧延伸为左横梁。垂直臂上端外侧固定右横梁。由竖支架、水平臂和垂直臂形成的门框架可使被测集装箱通过。左横梁顶端与左底板处、右横梁顶端与右底板处均置有可延伸的支腿,各支腿连接带电机驱动装置的纵向导向轮。辐射源置于扫描车上、其X射线正对带探测器的水平臂和垂直臂。扫描车在公路上行驶时,靠外来牵引车牵引拖车架由横向行走轮行驶。在现场检测时,各支腿可使纵向导向轮落地并将扫描车车体顶起,靠电机驱动装置使各纵向导向轮转动而带动扫描车纵向移动。由竖支架、水平臂、垂直臂形成的门框架跨过被测集装箱,水平臂和垂直臂中的探测器接收来自辐射源穿过被测集装箱的X射线,实现自动扫描、电信号输出。
按照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各可延伸的支腿,是在左横梁顶端与左底板之间,右横梁顶端与右底板之间放置两个呈X状排列的、可调整伸出长度的支腿,各支腿底端固定带电机驱动装置的纵向导向轮。
按照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各可延伸的支腿,是在左横梁顶端与左底板之间、右横梁顶端与右底板之间放置两个立柱,各立柱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带电机驱动装置的纵向导向轮,纵向导向轮置于所设轨道上。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的结构连接形式,将原固定式的探测架或探测塔,安装在分为左、右两部的拖车架上,并在其内装有探测器,形成可双向行走的扫描车。因而对被测集装箱可以做到随机检查,可以不占用固定的检测空间。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易于维修、投资成本低。是海关检测大型集装箱的必备设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向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68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