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车警示尾灯无效
申请号: | 99257369.6 | 申请日: | 1999-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4274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1-04-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振宇 |
主分类号: | B62J6/04 | 分类号: | B62J6/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0023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警示 尾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警示尾灯。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属于作业运输部,交通运输分部,无轨陆用车辆大类,车辆照明或信号装置小类,光学信号或照明装置的布置,及其安装或支承或其所用电路大组,装置主要用于照亮前方路程或照亮路程周围的其它区域组技术领域。编号为B60Q 1/02。
目前,现有和曾有的关于光学信号或照明装置的布置,及其安装或支承或其所用电路大组,装置主要用于照亮前方路程或照亮路程周围的其它区域组的技术对自行车警示尾灯的需求都做过很有成效的努力,也曾设计过许多优秀的技术方案。如1996年中国专利局公告的由章勇申报的,授权公告号为CN2242197Y,中国专利号(ZL)为:94242543.X号的实用新型名称是“机动车辆夜间会车大灯自动控制器”的实用新型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光学信号或照明装置的布置,及形它安装或支承或其所用电路大组,装置主要用于照亮前方路程或照亮路程周围的其它区域组技术方面是一例很有价值的发明,它有效地解决了机动车辆夜间会车大灯自控的问题。但尚有不足,它还很难解决以前自行车尾灯不能发出红色警示在夜间易产生追尾相撞事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警示尾灯。以解决以前自行车尾灯不能发出红色警示在夜间易产生追尾相撞事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实用新型自行车警示尾灯。主要由碰珠锁、底座、燕尾槽、开关钮、灯座、闪光灯构成。它的主要零件底座、灯座是长方体形状,用塑料作材料,经过机加工制造。它的开关钮是圆形形状,用橡胶作材料,经过机加工制造。它的圆形形状的碰珠锁采用组装方法安装在长方体形状的底座上形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组合结构,它的圆形形状的开关钮采用组装方法安装在长方体形状的灯座上,形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组合结构,它的闪光灯采用组装方法安装在长方体形状的灯座上,形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组合结构,它的灯座通过燕尾槽作用于底座,从而使本新型满足灯座安装的要求。这样就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和原始的光学信号或照明装置的布置,及形它安装或支承或其所用电路大组,装置主要用于照亮前方路程或照亮路程周围的其它区域组技术相比有三个优点和改进;
第一,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中设计了燕尾槽,所以解决了灯座安装固定的问题;
第二,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中设计了碰珠锁,所以解决使灯座安全固定在底座上的问题;
第三,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技术方案中设计了灯座,所以解决了间光灯安装的问题。从而就能更有效地解决了以前自行车尾灯不能发出红色警示在夜间易产生追尾相撞事故的问题。
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警示尾灯的底座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警示尾灯的灯座主视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零部件的编号说明:1碰珠锁 2底座 3燕尾槽 4开关钮 5灯座 6闪光灯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警示尾灯。主要由碰珠锁1、底座2、燕尾槽3、开关钮4、灯座5、闪光灯6构成。它的主要零件底座2、灯座5是长方体形状,用塑料作材料,经过机加工制造。它的开关钮4是圆形形状,用橡胶作材料,经过机加工制造。它的圆形形状的碰珠锁1采用组装方法安装在长方体形状的底座2上形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组合结构,它的圆形形状的开关钮4采用组装方法安装在长方体形状的灯座5上,形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组合结构,它的闪光灯6采用组装方法安装在长方体形状的灯座5上,形成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组合结构,它的灯座5通过燕尾槽3作用于底座2,从而使本新型满足灯座安装的要求。这样就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从而就能解决了以前自行车尾灯不能发出红色警示在夜间易产生追尾相撞事故的问题。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在实施中,如果在夜间里,可把灯座5利用燕尾槽3安装,用碰珠锁1锁定,并且使开关钮4处于闭合状态,按到电路闪光灯6开始闪烁,从而达到夜间提醒后面人当心的目的。从而就可以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案是以塑料为材料,利用机加工厂的基本设备,采取组装成批生产,以供应生活界的需求,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振宇,未经王振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92573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折叠车的转折结构
- 下一篇:用于控制气垫船的浮升结构